内在感官影响你看到的世界——《内在感官 人智学启迪下的感官探索》读书笔记
标签:
分享教育心理 |
分类: 学习分享 |
台版书《内在感官 人智学启迪下的感官探索》,作者吕理玚,应该是华德福教育的忠实拥趸,起先翻译华德福的有关著作,发展到自己出书。
本书应该是来自于作者对其译作《十二感官:如何用健康的感官提升灵性》的建构或普及性质的文本。《十二感官》作者艾伯特·索斯曼是其根据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的人智学的简介,对人的内在感官的介绍。除了介绍感官在生理层面的意义,还探讨了感官的心理意义。
从我的角度看,这本书固然引用了很多心理学的知识,然而书中观点不尽符合科学,有很多灵性的解释,其实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
从其起源看,其理论基础“人智学”(Anthroposophy)本就是神秘主义的学说,是神智学的变体。
然而人们的生活中不全然依靠科学,不过科学也是发展的,也有很多人更愿意接受灵性的观点,我们可以开放的心态来看待神秘主义的东西。。
不管怎样,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对一些生理和社会现象做一些思考,让我们关注到人是如何由于内部的情绪或认知模式影响对外部世界感知的。但是否要视其为真理,赋予对个人的什么意义,就是个人的选择了。01
本书的理论背景
本书是华德福教育系列丛书之11。
什么是华德福(Waldorf)?
华德福是一种完整的教育体系,1919年从德国开始,它目前是各国主流教育以外,全球非宗教教育的最大一支教育,它的开创人是奥地利哲学家、教育家、艺术家、歌德专家鲁道夫•施泰纳(Rudolf Steiner),本书中译作史代纳)。以人智学为哲学思想,探索人的本质。将人以7年分为一个阶段,有不同的教育核心。
华德福在国内也比较火,我有两个朋友的孩子都在华德福学校学习。
关于华德福也有很多争议,华德福比较火的同时,也有不少批评的声音,国外也有前华德福家长/教员成立了一个非营利组织“PLANS”的网站,宗旨是向公众介绍真实的华德福。什么是人智学?
人智学由施泰纳博士于1913年创立,强调基督教灵性的传承,内容包括对各个领域的知识做出神奇的解释,发展所设想的人们能对自然界进行精神统治的一种“神秘能力”的方法。后来成为华德福教育的理论基础。但华德福通常都不会直接承认他们和“人智说”的关系。
http://s15/mw690/001S9XxIzy7hOj1XaXk5e&690人智学启迪下的感官探索》读书笔记" TITLE="内在感官影响你看到的世界——《内在感官
02
何为十二感官
现代心理学意义的五感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帮我们感知外部世界,第六感(sixth sense)指内在知觉,包括平衡与本体感受,知道自己的空间方位、饥渴,感觉到来自肌肉、牙齿的内在信号以及皮肤的痛觉,还包括内脏感觉。
http://s1/mw690/001S9XxIzy7hOj72GD620&690人智学启迪下的感官探索》读书笔记" TITLE="内在感官影响你看到的世界——《内在感官
书中将人的感官分成12种,其实包括了细分的六种感官以及华德福自己定义的所谓感官。书中将十二种感官分为三个层次:
一是对自己身体的感觉,是属于意志的感官(senses of will)。包括触觉、生命觉、运动觉、平衡觉;
二是中级的感觉,是对外界环境和世界的感觉,感受周围的人、自然、环境,属于感受的感官(feeling senses)。包括嗅觉、味觉、视觉、温度感;
三是高级感觉,是社会、社交型感觉,用来感知人类社会,感受他者,属于认识的感官(knowledge senses)。包括听觉、语言感觉、思想感觉、自我感觉。
http://s12/mw690/001S9XxIzy7hOj5nxGjfb&690人智学启迪下的感官探索》读书笔记" TITLE="内在感官影响你看到的世界——《内在感官
03
本书核心思想
1、人有四种生命体和三种内在作用力
四种生命体:
物质体(physical body):俗称的“肉体”或“身体”。
乙太体(ether body):为肉体带来生命力,承载族群的特征并延续给后代。肉体的外形长相由乙太能量塑造。包括意志力、思考、记忆、习惯。
星芒体(astral body):也称为心魂体、星辰体、灵魂体,为内心带来光和能量。包含感知心(sentient soul)、智性心(intellectual soul)、意识心(consciousness soul)。从英文可知施泰纳将其视为灵魂层面的载体。星芒体里有过往经验的记忆、对生命的看法、情感及生命的能量。
自我体(ego body):是灵性层面的综合体,包含自我及高层的灵性单元(灵性我、生命灵、灵性人)。人可以感知到自我体并感受到生命的乐趣。沉睡时,星芒体和自我体会回到灵界聚集能量。
四种生命体由高到低依次影响,自我体影响星芒体,星芒体影响乙太体 ,乙太体影响肉体。
这部分的内容比较偏灵性,首先把大脑和其他身体构造分开,并将神经系统的功能加以区分、分类。分类中轻理性,重感性,并分出高低等级,现象的说法有道理,然而科学依据还有待考证。
http://s5/mw690/001S9XxIzy7hOj9KxLuc4&690人智学启迪下的感官探索》读书笔记" TITLE="内在感官影响你看到的世界——《内在感官
三种作用力
思想:对应身体中的头部。也就是理性的层面。
感受:对应头和四肢之间的身体部分,心肺系统。源自星芒体,感受是即将成为但是尚未生成的意志。
意志:对应人的四肢。从灵性自我而来。
在小孩子身上具有比较多的意志本质,在大人的感官经验里则具有比较多的心智(intelligence)成分。
心智的含义是内含情感的活思想。
2、感官有内外之分
以视觉为例,我们和眼睛是视觉的器官,可以接收光线,从而看到外界事物。但闭上眼睛,按说就看不到外界的东西,但人仍可通过回忆或想象看到画面,甚至是动态的、彩色的,无论画面是否合理都可以很逼真,引发人真实的情绪体验。
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也都可以在不接触的情况下,获得内在的感觉。
http://s4/mw690/001S9XxIzy7hOjln9IL33&690人智学启迪下的感官探索》读书笔记" TITLE="内在感官影响你看到的世界——《内在感官
3、人的感官既有生物学的意义(收集外部信息),也有心理和灵性层面的意义。
例如味觉,生物学的意义是人尝到的味道,通常甜的东西是可以吃的,所以人们偏爱甜的食物,而苦涩的东西往往意味着有毒。对于不知道的东西,或者以为有毒的东西,人们也会产生厌恶情绪,甚至感到恶心,以避免不小心吃进去。
味觉在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则是对一些东西是否接受。
例如我们会形容生活苦涩,就是对艰难生活的一种表述。形容某人令人恶心,则表示看不惯此人的某些不得体言行或品质。形容看电视机看得快吐了,表示电视剧难看或者看过量了。
为了方便和投其所好,人们发明了很多工业化食品,例如罐头、袋装零食和速食食品,这些食品强化或模糊了食物的本来味道,或通过香精等化学试剂模拟出很多人们喜欢的味道,但有些只有欺骗性的味道并没有营养,好像用化学试剂冲调出来的奶茶,没有鸡肉成分的鸡精。
我们也用品味来形容人的审美方面的水平。
人是通过内外部的感官来感知世界,因为内在感官(一部分属于现代心理学的内在知觉),人们在感受世界的时候不是单纯地看到客观的事物,而是带有很多评判和感受,所以“没有完全的客观世界,而只有主观世界” 。
http://s10/mw690/001S9XxIzy7hOjL1Xo549&690人智学启迪下的感官探索》读书笔记" TITLE="内在感官影响你看到的世界——《内在感官
关于十二种感官的详解可以参考百度文档:
https://wenku.baidu.com/view/937e765a453610661ed9f4d4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