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瑞海博士做客交大励志讲坛
(2010-03-22 14:01:47)
标签:
杂谈 |
2007年6月14日晚,法国科学院院士,法国G.S则海集团董事武瑞海博士做客第44期励志讲坛,为交大学子做了题为“倾力奋进,为大中华之最强盛”的演讲,并与现场同学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和热烈的讨论。
演讲中,武瑞海博士以一首诗作为他的演讲提纲,生动地讲述了他充满曲折,又充满挑战和拼搏的人生经历。十五岁时,他光荣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参加了中苏、中越边境保卫战,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军医,并最终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神经外科手术第一人,1980年他首创脑细胞移植技术,1992年获得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1995年成为前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的私人医师,并担任哈佛大学和巴黎大学两所院校医学院的教授,事业上获得巨大的成功。但有一件事是他最遗憾的,那就是虽然他三获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提名,但都因伦理原因最后未能如愿获得诺贝尔奖章。于是他有了帮助更多人的想法,回国出任了法国G.S则海集团中国区总裁,创立多个健康基金会。他在演讲中说到:“我当医生只能救治一个人或者几个人,而我拥有财富后,就能帮助更多的人”这句话引起了现场雷鸣般的掌声。
他在演讲中还向观众展示了很多照片,其中包括他参军时,在中国军医大学读书时以及在法国工作生活时的照片,一幅幅照片仿佛把同学们带到了武博士倾力奋进的生活中,让同学们感受到了那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武瑞海博士做完精彩的演讲之后,节目进入了访谈阶段,主持人代表广大同学向嘉宾提问。主持人向嘉宾提出了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入伍之初,作为一名新兵,武瑞海先生选择了军医这条道路?武博士坦诚相答:“刚入伍的时候,我还并不是因为喜欢医科事业而选择当军医的。”因为在那个年代,在战场一线部队中,士兵不能完全自由地选择自己想从事的工作,由于武瑞海博士少年时就饱读医书,对外科比较熟悉,所以组织安排他做医疗工作。武瑞海博士说在珍宝岛战役以及之后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救活了上百名重症伤员。在这个过程中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医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一干就是十二年,并且在神经外科领域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当被问及他的军旅生涯对他的影响的时候,武瑞海博士有很深的感慨。由于他参加了珍宝岛战役和对越自卫反击战,在军队中接受了严格的训练,形成了坚忍不拔的性格,磨练出了钢铁一般的意志。这使得他在此后的行医过程中能够一丝不苟,刻苦钻研,能胜任外科手术对体力的高要求。在法国工作的初期,正是以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武博士在短短九个月的时间内就从零开始,达到了在医疗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法语的程度。
最后武博士为交大学子赠言:不断追求学业和事业的巅峰。本学期的最后一期励志讲坛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