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活动《好吃的花生》案例

(2012-05-25 17:05:43)
标签:

杂谈

案例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特别在饮食和营养方面,人们越来越崇尚自然。因此我们应引导孩子们了解一些绿色食物,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喜欢吃自然的食物。花生是孩子们所熟悉和常见的食物,它们含有丰富的营养,对孩子们的身体发育是有利的。该活动的最终目标是引导幼儿喜欢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花生,愿意与同伴分享好的食物,感受与同伴在一起的快乐。

案例描述

   1.故事导入情景,介绍故事的内容,了解故事捕捉信息

①师:小松鼠给小朋友带来一份礼物。

2.认识花生

①直观形象了解了花生的外部特征

师:小朋友看看这是什么呀?

幼:一颗花生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花生的果实长在哪里吗?

幼:地里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的花生是什么样子的?

幼:长长的、圆圆的、黄色的、糙糙的、硬硬的----

师小结:花生是白色的,有长的,有短的;摸一摸,表面是不光滑的很粗糙;捏一捏,硬硬的。(观察花生的颜色、形状,体会摸上去的感受。)

②探索剥花生的方法,及进行剥花生比赛,激发幼儿兴趣。

③直观形象了解花生米的外部特征。

师:硬硬的花生壳里面住着花生宝宝,是什么?

幼:花生米

师:看看,里面住着几个花生宝宝?我们一起来数一下!

幼:2颗、3颗、1颗、-----

师:宝宝有的多有的少,那小朋友看看这个花生宝宝它长的什么样子呀?

幼:穿着一件红衣服     

师:我们帮它脱掉红衣服,看看里面是什么样子的?

幼:白白的肉

    师小结:一颗花生外面有硬硬的花生壳,里面的多花生米有的多有的少,白白的花生米穿着一件红衣服。

3.了解花生的吃法

师:花生可以怎么吃?

幼:炒、煮、炸,----

师:花生可以做成各种花生制品,如:花生酥、花生饼干、花生酱等,边说边一一展示。

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花生,知道了花生的营养丰富,要多吃花生,现在把我们剥的花生,可以送给好朋友吃,也可以送给客人老师吃。

4.品尝花生,交流花生的味道,结束教学活动

师:花生的味道是怎么样的?

幼:香香的、甜甜的

5.活动延伸:种花生

案例分析

花生是幼儿爱吃的食品,“好吃的花生”这一活动,可以幼儿亲自动手剥花生,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自己的能力,体会到一种自我发现的价值。在幼儿剥花生、吃花生的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促进幼儿主动地与事物发生作用。表达、表现是探索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小班幼儿观察较随意,表达能力也较差,通过老师提问,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帮助幼儿整理经验,促进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让个人的体会成为大家的经验。用变戏法的方式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新的探索欲望,引导幼儿有目的地观察,促进幼儿探索能力的发展这一环节的安排,一方面让幼儿对已有经验进行巩固,另一方面鼓励幼儿多角度地尝试,多方位地思考和自我探索,激发幼儿运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获得新的经验和体验。在第二个环节中还融合了“1”和“许多”的操作活动,自然地让幼儿在活动中巩固这两个概念。在三四环节中加深了对花生的认识。第五环节是一个延续活动。幼儿对花生充满了好奇,总想知道它们是在哪里生长的、是怎样生长的。幼儿对植物的了解通过课堂集体教学活动是无法完成的,而种植园地却能充分显现它特有的优势——一种不同于课堂之上的优势,它提供了相对开阔的活动场地。在我们的种植园地,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操作、观察、记录来发现植物的奥妙,从而认识植物、了解植物。“在劳力上劳心,是一切发明之母。事事在劳力上劳心,变可得事物之真理。”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也就是说,只有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事物的奥妙,才能有新的发现和提高。幼儿园的种植园地正是要求孩子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一些劳动感受丰收的喜悦,从而使其在观察力、持久性、劳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发展。

种植园地的开发直至收获,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们经常会在这样的等待中失去耐心。而每个做老师的都有这样一个感觉,每次活动,如果自己做了充分的准备,还投入了很大的热情,这个活动往往成功了一大半。因此,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有利于孩子的探索行为;其次,教师也要对这些植物有所了解,以帮助幼儿“解惑”;再次,当孩子对于某个问题兴趣非常大时,教师还可以将其生成成为一个主题活动展开讨论,有助于教师与幼儿、与课程的共同发展,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案例反思

我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角色的身份,拟人化的手法,引起幼儿的观察和学习兴趣。当提问:“这些花生是谁种的?”引出松鼠阿姨,课件结束时又出现松鼠阿姨想和你说话,使首尾呼应。接着猜谜语,看花生米从花生里出来玩的画面,用生动的画面,从幼儿视角切合幼儿的语言,激发幼儿的兴趣,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科学教育的目标是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活动中我让幼儿在说花生、猜花生、剥花生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活动目标,从而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在后续的活动中我有效地利用了家长资源。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很多的家长都是种植的好手,我们要积极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为我们种植园地的开发和利用出谋划策。

1.家长助教,为我们提供技术指导

农村家长朴实、勤劳,是田地里的好手,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优势,邀请他们来园指导我们的活动,使我们的植物成活几率有所增加,此外,家长的积极参与,也能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

2.物质支持,为我们的种植园地提供较好的种子、秧苗。

农村物质资源丰富,很多的家庭都会在收获的同时,为来年的种植留下部分种子。而且,农村人热情大方,有好的种子都会邻里一起分享。所以,我们要让家长了解我们种植的意义,为我们提供好的种苗。

让幼儿融入自然,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感悟、学习,通过探究,来获取新知,达到学习的目的。我们要传播的“科学”:一种符合认知规律的求知方法,一种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一种尊重客观的探索精神。种植园提供的所有信息都不是灌输的,而是需要幼儿经过一番体验和思维获取的,强调“动手中学习”、“观察中学习”、“体验中学习”。这里的学习对象不但是活的,有生命的,而且是有变化的,有差异的,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对于幼儿和老师来说,更具有探索和挑战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