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万里路上(九)

(2011-10-12 23:44:18)
标签:

万里路

遂宁

故乡

奉节

g42

双桂堂

重庆

巴山夜雨

分类: 行行路上看风景

2011913日  星期二  天气:多云-晴

 

昨天中秋节,古人说“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多少个年头没跟父母一块过中秋了?“美中不足今方信”,这次年休专门把中秋节穿插其间,就是为了共赏一轮皓月,没想到遂宁的阴天半点面子也不给,倒是喜爱热闹的人们并不介意,团圆聚会一个也不能少。

关于中秋节的民俗,除了吃月饼外,并无更多了解。老爸不知道从哪儿学了一套民俗程序,买来1只大柚子、1张白面饼、一把香烛,等到天擦黑时,将一枝枝香插进柚皮内,整个柚子被扎成刺猬一般,面饼上则插两只香烛,然后把柚子挂在屋外墙边的树枝上,面饼搁在凳子上,挨着一根根香点燃,两个小外甥念叨,“月亮月亮光光,芝麻芝麻香香,羞死麻大姐,气死幺姑娘……”火光点点的柚子整个像太阳一般,而面饼据说像月亮,难道是传说中的拜日月么?

今天早上从遂宁出发,沿G42前往重庆奉节。这段高速令我新鲜,重庆多山,小时回奉节必须得在重庆朝天门坐轮船,顺水两天才能抵达,那种慢悠悠的感觉一直延续到现在。李白曾吟道“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那个时候的人就是有情调,爸爸说遂宁到奉节只需要五个多小时,我觉得自己不相信倒不是因为现实,偏偏缘于古典。

过南充、广安,经华蓥时山便高峻起来,真奇怪,华蓥居然被划在四川境内,想当年在重庆读书时,地质实习还跑到华蓥山,那时候重庆还没有直辖。再由邻水、垫江、抵达梁平,梁平有个双桂堂,从小就听说过,一直未能拜访,此次也是擦肩而过。双桂堂由清初高僧破山禅师创建,据说是西南禅宗祖庭,故称“堂”而非“寺”,名头很响,以建筑特色和宗教地位享誉海外。

由于山高沟深,高速公路主要是钻隧道和过高架桥,成本真是太高了。过去的万县现在叫万州,三峡水库修建后,重庆以下地区变化很大,与记忆中的境象大相径庭。原来坐船经过的地名像是一个个节点,把滚滚长江串成珠串,现在并不沿江而行,开车进奉节收费站时竟有点恍惚。

已经有20年没有回故乡了。

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总是阴冷而潮湿,弥漫着醪糟、橙子和蜂窝煤的气息,除了白帝城、竹枝词之外,印象最深的还是奉行“食不厌精”的爷爷奶奶烹调的吃食,大人们举着酒杯扯东扯西,我只顾埋头在碗碟盘盆之中,就是米饭拌扣肉下的梅干菜,都香得不可思议。

公元1001年,宋真宗对全国行政区域进行了一次调整,将巴蜀之地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治所分别在今天的成都、三台、汉中和奉节,总称“川陕四路”,简称“四川路”,便是“四川”得名之始。奉节作为一个长江岸边的小县城,居然能挤身其间,可见其历史渊源不容小视。其实小时候每每在同学朋友面前夸口故乡,都是趾高气扬,三峡之首瞿塘峡、“朝辞白帝彩云间”、夔门天下雄等等,张口就来,其实内心颇不以为然,地方小,交通不方便,经济也不怎么发达,有点闭塞之感,那里的人们好象不太喜欢外出,就恋着老家的山水和老家的人,苦熬岁月。

由于奉节山峦起伏,沟壑纵横,难得找到一块广阔的平地,建三峡水库时重选县址让领导们头大,后来听爸爸说新县城建在原来宝塔坪的山上,我的脑海里便浮现出犬牙交错般的民居。20036月,三峡水库第二次蓄水,水位提高到135米,爸爸妈妈就站宝塔坪,看着老县城一点点淹在水面之下。

从遂宁出发时穿着外套,进了奉节,气温接近30度,小外甥赶紧脱衣服。映入我眼帘的县城,高楼栉比鳞次,街道窄坡度大,楼房像是插在拾级而上的山阶里,一个比一个高一头,而楼房的地基不是填平的山沟,就是推平的山包。就我那点可怜的地质常识也知道整个川东地区多喀斯特地貌,属石灰岩地区,地层相对不稳定,在此上建楼盖房,即便遇不到8级地震,只怕56级都够呛,再加上奉节多雨多泥石流,真叫人害怕。

也许杞人忧天,城里的人们日子过得照样风生水起,夜来华灯初上,到城中心逛逛,车水马龙,给老公买套短打扮,走路太累,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半个足球场大小的地方据说是广场,有孩子们的游乐设施,还有跳交谊舞的人群,在小摊上吃到久违的凉xi’er(打不出来字,方言),但见招牌上明明白白写着“凉虾”,顿时让我失了好感。其实这玩意儿就是大米制浆煮熟,用漏勺漏入凉水盆中而成,再配上红糖水,香甜软嫩,入口冰凉。

路边偶见羊蹄甲,也猜不出是不是洋紫荆,反正没开花,几棵金桂开得正好,那种芬芳似乎来自记忆深处,却不得其所以然。故乡可能也是如此,总在记忆的最底层弥漫,无数的生活阅历叠加起来,早已忘却曾经熟悉的某种气息,直至重新打量的时候,悠悠然又将记忆翻起涟漪。

半夜时候,大雨忽至,“巴山夜雨涨秋池”,然而话得却非“巴山夜雨”了,与故乡如此之近,却又感觉那么遥不可及。

今日行程523公里,过路费307元,平均1.7/公里,这是出门至今遇到的最贵公路了。

http://s6/middle/664c0f63x77e930134875&690&690

http://s1/middle/664c0f63xaf1be0403e30&690&690

http://s1/middle/664c0f63x77e930057c40&690&690

http://s10/middle/664c0f63x77e9300baaa9&690&690

http://s16/middle/664c0f63xaf1be0c99b3f&690&690

http://s7/middle/664c0f63xaf1be0e81a86&690&690

http://s15/middle/664c0f63xaf1be115e75e&690&690

http://s6/middle/664c0f63x77e9302414e5&690&690

http://s6/middle/664c0f63xaf1be1621345&69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