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年教师教学工作学年计划

(2016-11-21 14:45:4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师成长

    201691日,我正式加入望亭中心小学,担任四年级和六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师。尽管我之前在吴江实验小学和北厍小学任教过,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些许教学实践,但我还是把自己当做一名初入教坛的新教师,对于专家型教师或名师来说,缺少了更多的教学实战经验和实际问题处理能力,为了快速的提升自己,我制定了以下教学工作达标的学年计划:

一、认真备课

在认真研读《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仔细学习三到六年级的教材,明确教学目的、教材体系,统筹安排教学内容,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备课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因此,我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必须按照公开课来上。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求自己需要结合教参认真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通过和陆老师、夏老师和翟老师交流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合理的教学环节和任务,并预设学生对问题的回答,重视课堂生成的重要性,力争能使每节课都突出重难点。

二、认真上课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才能上好课,而真正的上课又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而要恰当的把握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把握好课堂的收和放,让学生能够既有自己思考的空间,又有学习的兴趣、学习的快乐。

在开学初和以前的任教老师交流后,我知道四~六年级学生并没有训练速度测试,以提高他们的打字速度,因此,我腾出上课的前5分钟时间给学生进行中、英文速度测试,以提高他们的打字速度。本学年四年级的教学内容是WPS文字和演示;六年级则是Scratch软件。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有广泛应用。

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在课堂导入上,我力争用情境或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难点组织教学,围绕一个情境,展开任务驱动,指导学生学习,依托教材、任务指导书或视频,让学生学会学习,通过软件的对比,学会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与同伴讨论交流,学会分享作品并倾听他人的作品和想法,学会创新,思考如何改进,使自己的作品更美,更有意义;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己收拾桌面的习惯,培养正确的打字姿势和指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逐步提高自己对课堂的掌控度,使得课堂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在教学环节上做到流程清晰、结构合理紧密,争取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认真布置和批改作业

信息技术课程并没有书面作业,也没有回家作业。一般来讲,布置的练习都是当堂完成:一是每月月初的速度测试,另外是综合作品,围绕一个主题,利用素材设计一个作品。

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练习。对于打字成绩,计算其平均成绩和班级的平均成绩,对进步的同学给予表扬,树立信心;对综合作品,依据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设计作品,合理降低版面等要求。

四、认真辅导

    信息技术课程中学生差异特别大,优等生能快速掌握要求,完成任务,因此给优等生设计难度大一些的任务,促进思考;而后进生即使教师演示也会出现错误,对于这类学生,要多多鼓励,使其自信,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讲解,有针对性的辅导,并与优等生形成搭档,完成相应任务,促进对方的成长和进步。

五、认真组织考试和分析

    认真组织信息技术课每月一次的速度测试,时间大约30分钟,学生记录成绩后,计算平均值并确定进步人员,给予予以表扬,增强自信心。

    认真组织期末考评,综合考虑学生的速度测试、平时表现和综合作品,全面客观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评价。

六、认真组织课外活动

在学生的学习之余,开展信息技术社团,分为两组。一组是速度提高组,旨在利用纵横汉字比赛软件提高中文打字速度。另一组是LOGO组,通过系统的PC LOGO培训,培养用程序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社团活动时,注意安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总结。

七、认真做好教科研工作

首先,课后认真撰写反思。反思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反思教学环节是否科学得当;反思教学细节是否做到以人为本等,并将这些反思形成文字,成为科研论文的第一手资料。

其次,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教科研活动以及教师培训活动并做好详细的记录;业余时间多多阅读各类书籍,拓展视野、沉淀底蕴;多写一些教育随笔为以后的论文积累素材,多阅读,勤笔耕,让自己真正能够成为一名具有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

    以上就是我本学年的教学工作计划,初入望小,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争取在认真完成各项常规任务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有所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随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