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视角的“加油站前的长队”透视
(2011-04-14 16:43:20)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想交流【驿站】 |
一场始料未及的‘柴油荒’正在全国部分城市上演,近期南部2000余家依靠柴油供应生产的民营企业纷纷濒临破产的边缘;川,云,粤等各地的排油大队,绵延几十里的浩浩荡荡的购票大队;‘康师傅’也因缺少柴油供给二被迫于13日停止生产,这一系列的经济现象的背后,都蕴含着各种各样的经济学原理,同时也要做出必要的经济学理论和实际研究,这样才能体现经济学在国民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显著地位和科学理论研究的价值,揭示经济学和经济的内在的统一。
以下以当前的‘柴油荒 ’事件为研究背景,讨论关于加油站的趣味经济学。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价格上限应对的供求失衡与石油荒的问题
1973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提高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原油价格,由于原生产汽油的主要原料,较高的石油价格减少了石油供给。加油站前的长队成了司空见惯的现象,而且,驾车人常常不得不为了多买几加仑的汽油而等待几个小时甚至是没日没夜的等待,而预期哈爱不能保障能否买到油。为此为了调整之中供需不平衡的现象,当地政府实行价格管制政策。由图所示
油
一图:在没有实行价格上限或是政府管制价格高于市场出清价格时,此时政府是无效率的,完全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需实现平衡(P1Q2),二图是由于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导致原油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市场均衡由A点变为B点,B点成为市场均衡点(P²,Q²),市场价格为P²,由于实行价格上限管制使市场价格为P³,此时的供给量为Q³需求量为Q,Q-Q³为汽油的短缺量,此时供给与需求失衡,供不应求,石油价格上涨
结论:实行价格上限,提高了石油价格,是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由此产生‘加油站前的排长队的’现象。
2 税收政策应对的供求失衡与原油荒的问题
假定只有两个市场主体,一个是石油生产者(供给),一个是消费者(消费),考虑两者的剩余价值在税前的税后的变化,从而研究分析税收对利益双方的行为影响。A图为税前状态,达到均衡状态,重点在于图二,税收引起P和Q的变化,征税导致Q1减少到Q²,价格由P¹上升到P²其中黄颜色部分为征税规模,绿颜色为征税导致的无谓损失。没有实现福利的最大化,资源没实现最优化配置。
结论:税收引起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价值的同时减少,减少的部分即为税收引起的无谓损失,原油供给减少。原油价格上涨,同理于价格上限对于‘加油站前的排队现象’的结果,
3 垄断行业生产者成本增加利润最大化受阻问题(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理性人考虑边际量)与石油供需失衡和原油荒的问题
先来看看当前‘柴油荒’的国际和国内背景,中石油和中石化在我国石油市场起着垄断地位作用,近期造成的全国部分城市的柴油荒事件又有着内置的因果联系,从国际上,随着金融危机的慢慢过渡,全球经济的回暖导致政策的经济原油需求的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其次国内油价和国际油价接轨,波及到国内市场原油价格的上涨;从国内来看主要有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一是国际原油价格上涨使国内石油生产者炼油成本上涨,从而利润空间减少,打击了中石油和中石化大量生产柴油的积极性如图所示(在我国原油消费结构中,以汽油为主,柴油所占得比重很小,因此柴油的生产就急剧下降),以浙江为例,截至今年九月底,全年累计原油库存量仅为35.70万吨,同比下降34.5%其中柴油库存49.7%,二,就全国柴油库存来看,2010年前三个季度我国柴油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库存量很大,为了扩大柴油的销量减少库存成本,中石油、中石化多次向商务部申请增加成品油出口,甚至不惜代价的低价出售,来自中国海关的数据,中国仅九月份原油出口量为390,000吨导致国内原油库存大额减少供给减少(需要2010我国柴油的出口数据);三,中石油,中石化8-9月份进行大检修,目前还未完全恢复到正常生产规模,导致国内供给减少;四是季节性的农业、渔业、交通运输,建筑业等用量较高季节,导致需求增加;五是为了实现和达到‘十一五’规划在今年年底完节能减排的目标,使每单位的GDP能源消耗在为来五年内必须降低20%,各地政府采取‘拉闸限电’的极端措施,使南方和其他地方依靠出口或订单式的生产企业购买发电机,用柴油发电来确保电源,保证正常的企业运作,使市场柴油需求增加,市场有效供给不足等等已知和未知因素,总之就是供需矛盾失调的结果。
1 ‘ 拉闸限电’为确保‘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也要充分将两只手的结合,考虑到市场的需求消费状况,这不是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所能解决的问题,为此带来的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油荒问题,充分发挥好政府的调节经济的职能需和中国国情和市场经济相结合。引例 2010年11月16日郴州“限摩”引发千人“散步”反对事件,警察现场抓捕12,在一定程度上,当地有关部门做出的解释是说出于整顿和规范交通秩序的目的而采取的行政政策,我们不去评论背后的政策意义和实际效果,但是也反映了,当前的柴油荒事件不单单只是一个经济现象,它也引起了社会的不安定,给人们的生活造成越来越大的影响。
2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解决国内原油的短缺,归根结底就是解决好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就我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关于供给,一增加国内供给,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应该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增大供应量,,再者,对于资源的有限性和稀缺性,在加大国内开采和冶炼的同时,开发新能源和扩大能源进口渠道,国际采购也是一个长远的可实施的战略,因而政府应加大原油科研投入鼓励科技创新,为能源安全提供资金,技术,人力支持,同时积极开展石油外交,特别是重点地区的石油外交,加大海洋石油的开采维护我国领海石油的主权完整,同时也应加大国内石油储备完善储备机制和商业应急储备体系。二消费,全社会树立‘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发挥政府文化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充分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经济,发挥其乘数效应的积极作用。三,用行政手段打击柴油高价倒卖和买家囤货卖家惜售的行为。
在增加供应的同时还要积极加大科技投入,最大限度的降低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规范行内竞争和市场机制。
对于其他生产和销售石油消费品的企业,应该加大新型消费品,比如节能环保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的生产和销售,影响居民消费习惯和结构。
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减少不必要的原油支出,购买节能环保的原油消费品,支持公交事业的发展(在不影响正常的出行需要的前提下),在力争维护自身的利益的同时,也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忽视法律,做出危害社会秩序和其他公民生命和财产的事,要相信党,相信政府,相信人民,积极为国家出谋划策,共同解决共渡能源危机,促进可持续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