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琅琊路小学杂谈 |
分类: 教育观察与随感 |
11月初,我受邀前往琅琊路小学给一个班的六年级学生讲讲我的“世界名校经历与见闻”。
在分部的一层,我问门卫班级地点,门卫告诉我需要上楼,于是我往里走。刚到楼梯口,就有个拿着拖把的小男孩上前来告诉我,上二楼左手边的教室就是。我问他,你是那个班的?叫什么名字?他点点头,很大方的告诉我他的名字。
进了教室,看到就黑板上已经有了几栋世界名校建筑和大标题“晓扬姐姐带我们逛世界名校”,哈哈,很喜欢这种风格,让我想起自己从前当宣传委员的日子。恩,当然要先互动下,和孩子们交个朋友。我让他们用几个词来形容下自己的六年级毕业班生活。同学们开始列举:亚历山大、悲催等……注意,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在场哦!语文老师没有太大表情,但看得出来也在偷笑。我也放松的和他们开玩笑:“桌子上可以有‘杯具’和‘餐具’,但我希望你们半年后每个人的面前都是一套‘洗具’!”大笑中,我们开始了世界名校之旅。
整个过程大家都相当积极,尤其到了讨论哈佛正义课的时候。我们讨论了正义课上的一个经典议题,情境很简单:有一个大卡车,在高速行驶时发现刹车失灵。司机可以选择继续往前开,那么5个在路上的行人就会被撞死;也可以选择拐到旁边一条路上,那样只会有1个人被撞死。如果你是卡车司机,你会怎么办?我发现和他们讨论,我几乎完全可以分享自己之前对于“撞死1个人还是5个人”的思考,而不用太担心听不懂或者不感兴趣。当然,作为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他们提出了很多避免伤亡的方法,估计是哈佛大学的学生们在桑德尔教授的课堂上没有机会提出来的:比如选择往树干子上撞,牺牲自己保全他人……
中间,有个小环节让我印象深刻。我的课堂一般比较热闹,我一般会在上课前和孩子沟通“安静”的手势,但那次的开始比较匆忙,就没有沟通,于是中间有段时间孩子就有点Over兴奋。于是班主任老师开始帮我维持课堂。“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晓扬老师总是不停的喝水,那是因为她希望嗓子得到休息。她刚才其实也提示了大家,世界一流大学的学生们,一千多人上课都是可以互动讨论的,就是因为学生们懂得,在他人发言时需要倾听。有的同学很懂事,接受了这个暗示,我希望所有同学都可以这样。”这段话其实可以反映出来很多内容,比如老师和孩子平时的沟通习惯和风格。
老师能做到这样,我心生佩服。孩子们到了六年级,脸上还能绽放开心的笑容,不容易。
结束后,很多孩子找我签名,呵呵。 晓扬姐姐多么希望可以有更多时间陪伴你们~ 一个女孩子送我下楼,我问她,想好了要考哪所中学了吗,小女孩子自信满满的说:“早就想好啦,我现在想上哪所大学啦!”哈哈,祝你成功!
教育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我们放弃“输在***”的念想,踏踏实实的求学、成长,肯定能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我也希望家长尽量减少被“不要输在……”之类标题的吸引。人生没有绝对的输赢,寻找到并且热爱自己生活的心态和能力都很重要,这在对社会资源竞争极其激烈的中国社会也是如此。
当然,我也再次提醒自己,点燃梦想的下一步,就是要赋予孩子们实现梦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