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有座山。。。


标签:
烟火观音殿禅堂坐香开示情感 |
分类: 品佛,无心 |
http://s14/mw690/6646e771td3f3021e53ad&690
一、人间烟火
到达山上的时候,已是傍晚。
柴房里的师傅们忙碌依然,这次是师父们连打十个禅七,也就意味着,她们要在这里生火烧饭整整七十天。
我喜欢这样的烟火,从柴房的烟囱里袅袅娉婷,婀娜多姿。
时下仍然大寒,山上更是清冷异常。师父们还在坐香——这是当天最后一支香,名“养息香”。
这里是典型的禅宗道场,规矩严格——禅堂里多是寂静的,我们也是轻手轻脚的。
同行的一位老阿姨不禁感叹,二十年前,这里更荒凉,条件也更艰苦——烧火就从地上掏一个洞,往里面拾些柴火;那时的住宿更是简陋,四处化缘得来些稻草,往地上一铺,人便卧在稻草上睡去。
二、地下室
明天恰逢寺庙观音殿的“上梁”仪式,今晚来人特别多,客房也基本满了。一个瘦瘦高高的管事师父说,你们看地下室有没有床了,将就下了。
来到地下室,在一间房间里,摆着偌大的三张木板床,一张桌子,一个布满灰尘的衣柜,别无其他。我跟在一个阿姨后面,从一间房子里搬来床垫、棉絮、垫单、被子等物件,和同来的一个阿姨简单收拾下,便休息了下来。
三、坐香
凌晨四点,师父打起了板子,这是他们开始坐第一支香的时间。
我们躺在床上,被窝很暖,哈气在被窝之外立即凝成白雾,冷。
五点,我们才起床,一番梳洗之后,同行的阿姨便带我来到二楼拜佛。拜完释迦牟尼佛像之后,我们听到一个角落里,传来了阵阵说话声。
我们循声而去,原来是当地的一些阿姨们在新请来的观音像前值班,风很大,她们不停地点燃桌上的蜡烛和檀香,保持香火不断。她们告诉我们,昨天一夜,由她们几个阿姨负责,轮流在这个地方值班,以保证今天的“上梁”万无一失。
六点,早饭;七点,打板声阵阵传来,第二支香开始。
我进了禅堂,有一个穿着灰色泥子质地袍子的尼师正在行香。我合十问好,跟在她的后面一起行香。
过了一会儿,师父带着一个板子来了,几声板子之后,大家又开始跑香。
跑完香,这才开始坐了下来。
师父便开始了一段开示。
四、故事
檀香阵阵传来。
禅堂里,只有师父沙哑的声音,他说着遥远的故事——一位古时人苦心求法却惨遭棒打,最后证悟之后,对当年棒打他的禅师们感激异常。
禅门里的棒打似乎更是一种用心良苦——那是禅师们观察来访者的机缘,有时一棒下去便能促使对方开悟机缘的到来。
不过,时下是不兴打人的,师父说,本来禅门就清苦,再打下去,怕是更没什么人前来学习了。
若干年前,有一个基督徒问师父:“和尚,你信佛多少年了?”
师父说:“二十三年。”
基督徒不屑:“盲目的迷信。”
师父反问:“你看过佛经么?”
对方不语。
“盲目的批判。”——师父说。
七点到十点,我跟着师父们坐了两次香。
每次临到结束的时候,我的腿便愈发酸胀,言语说不出来的疼痛迅速袭来。
我掰掰自己僵硬的双腿,两句话便冒了出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上梁
早上十点,观音殿上梁仪式正式开始。
我在人群中,听着悠扬的梵音,一种庄严感油然而生。
鞭炮声声,
喜糖从天而降,
人们疯抢——
躲在红帐后面的观音,宛如一名待嫁的新娘。
六、贫僧
百衲衣、斗篷——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你会认为这是在书里。
一位护法二十余年的阿姨每每提及,总是老泪纵横——我相信,若不是全意地护持与陪伴,她不会如此感同身受,她每次见了师父们消瘦的面庞,便愈发难过。而师父则拍拍胸脯告诉她:“有钱难买老来瘦!”
这样的山里,也有土匪强盗,有时寺庙也会惨遭劫持。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父们完成了修路的壮举——那条原本泥泞不堪的山路,变成了更适宜百姓开车或步行的水泥路。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午斋之后,一位瘦高的僧人从屋里端出了一篮又一蓝的水果,分给了前来的百姓们——他贫寒,却异常富有;他拿着空空如也的篮子,脸上却笑开了花儿。
http://s2/mw690/6646e771td3f309988401&690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