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3/middle/6646e771ha9f446bff692&690
时间:8月7日上午7:00——8月7日下午四点
出了绍隆寺,我们看见一辆马自达电动三轮车,便招手说去大港汽车站。师傅将我们送到了29路车停靠站,告诉我们到了。人生地不熟的我们下了车,本以为29路公交车能到汽车站,结果一问方知不能。夫火冒三丈,直说刚才那位司机不厚道。
往前走了十分钟,又来了辆三轮车,司机问我们去哪儿,夫一股无名火终于发泄开来。司机听到他的抱怨,一再拍胸脯说绝对会把我们带到大港这边的汽车站,看他信誓旦旦的模样,想着这里也着实偏僻,我们便坐上了这辆三轮车。
这位司机还算信守承诺,将我们带到了赵声路附近的汽车站,告知我们转乘D2专线公交车即可到达镇江汽车站,从那里再换乘去宝华山的车。
D2专线的公交车开了好长一段时间,我在颠簸的车里又睡着了。倒数第二站便是镇江汽车站,我们下了车。
汲取了来时的教训,夫决定这次问客车司机将宝华山线路打探清楚,并委托一位车站工作人员帮我们打听。不久,一位微胖的中年妇女模样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她询问了司机,建议我们买从镇江至宝华的车票(这里的宝华是个镇名,和宝华山是两个概念),途经宝华山下车。
夫上车问了司机,答言可以中途经过宝华山之时下车,我们这才放了心。坐上了车,我又睡着了。没办法,车里舒适又空调,还颠颠的,正好睡觉。一个小时不到,司机说到了,我们便下了车过了马路,宝华山就在我们眼前,我看看时间——上午十点。
宝华山有“律宗第一名山”之称。顶上有座寺庙——隆昌寺,这就是当年见月律师恢复律宗、弘扬佛法之道场。其曾用名“慧居寺”,也正是当年涤华禅师受戒之地。
我们沿着大路一直往前走,寻觅吃饭的地方,从昨天至今,我们都没有正儿八经吃顿饭了。沿路卖香的很多,我们来到一家饭店,点了一盘菜和一盆汤,还有米饭若干,以风卷残云之势,很快吃了个底朝天。
我们来到了景区门口,出示了皈依证,不用买门票直接进入。整座山气势恢宏,保留了原貌,树木茂盛,竹林葱翠。我们背着包,一步步地往上爬。到大路尽头,见有一石头,上书“乾隆御道”四个大字,我们便按照相关的指示上了这条山间小道。
http://s9/middle/6646e771h77653a230808&690
这条小路曲径通幽,曲折陡峭。山涧小溪,潺潺作响;林中鸟蝉,鸣鸣自得。一路上有各种珍稀植物、少见之花,风景独好。只是小径陡峭路滑,夫不禁感慨:“哎,这乾隆爷真会找道儿啊!”我问:“走得否?”其答:“皇帝都走得,我们哪有走不得之理?”
这条小径狭长似看不到尽头,加之一路上坡,越走越陡峭。我们来到了一处石桌石凳处,将背包放下,歇息一阵。我看到了眼前的景象,不觉愣住了。
眼前,右边是一个山洞,漆黑而深邃;山洞前面,流淌着小溪;石子遍地——这样的场景曾出现于我的梦中,而梦里我也正是和老公经过此地。我不禁惘然:这一切,难道真是冥冥中的安排吗?
我们一鼓作气、继续爬山,总共花了一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看见了平坦的石阶,沿石阶而上,有座桥,里面就是寺庙了。
http://s7/middle/6646e771ha9f4493d0eb6&690
从桥下传过,我们看见了一个大戒池,中央站立着一尊巨大的白色观世音雕像,我不禁联想到自己凌晨系呼观音而醒,便疾步上前,对着观音像磕头礼拜,心中不免激动万分——观世音菩萨,是你吗?是你在梦中给予弟子指点的吗?
礼拜完毕,中午11:46分,我拎着包进了隆昌寺的大门,凭借皈依证而畅通无阻。我是个缺乏方向感的人,分不清东南西北,直接就跑到了一个殿前,往里一看,是观音殿,便径直进入拜了起来。
起身后,我看见旁边坐着一位出家师父,便向其打听见月律师纪念塔的位置,他告诉我就在这附近不远的山上。当他得知我们从合肥赶来,看见我们汗流满面,便问我:“这可是你进来礼拜的第一个殿?”我点头称是。他说:“你们与观音菩萨真是有缘啊,这座观音殿正是这座寺庙里最古老的殿堂。”
我们这才开始正式参观寺院,这是律宗第一大道场,戒坛庄严、历史悠久、气势宏伟。
http://s4/middle/6646e771ha9f44b8b0e93&690
此处即是庄严的戒坛。
夫见一僧人在一处广场中央教人燃香,便前去打听见月律师纪念塔的具体线路,我继续到各个殿堂礼拜。
不一会儿,夫来寻我,激动地告诉我说那名僧人愿意带我们前去。时中午一点左右,正值炎热酷暑,我们丝毫不觉得劳累,也不顾暑气燥热,跟着这位师父去寻访见月律师纪念塔。
眼前的这位师父,黑皮肤、腿子似乎有点不方便。我突然感觉这一切竟然来得这样顺利。不禁自问——这位师父是谁呢?他为何会在此给我们带路?因缘想来,也实在不可思议。
很快我们就来到了见月律师纪念塔前,那位师父对着这个塔小声嘀咕了几句。我望着早已斑驳得连字都无法认清的纪念塔,看到眼前早已锈迹斑斑变形的铁皮柜和一只缺了一条腿而站立不稳的发黑的小铜炉,而不禁心酸落泪。
http://s8/middle/6646e771ha9f44d8f3ab7&690
这就是见月和尚纪念塔。
跪拜完毕,师父又带着我们绕塔三周。下山的路上,这位师父才打开话匣——原来,他的法名竟然也叫智学,和上午我们在绍隆寺遇见的那位少言寡语的智学师父同音同字;其94年在金山寺出家,知道涤华禅师,并给前来打听的居士告之过涤华禅师的住址;对于很多事情他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一直坚持深入如来经藏,孜孜不倦。早些年其四处参访,无奈求道坎坷,屡受排挤并被人算计害了腿子。他告诉我们,礼拜见月和尚,更要牢记“见月”这一名号,它代表明心见性,这才是学佛之根本所在;学佛,要在起心动念上下足功夫;因缘纷繁复杂,非肉眼凡夫所能洞彻悉知,而学佛修道,务必要深入如来经藏,一定要自己努力,切不可人云亦云、道听途说;涤华禅师所著《金刚经注解》及《心经注解》见地颇深,很值得参阅。。。。。。
望着眼前这位其貌不扬的僧人,我无法了知这次系什么样的因缘。他说他很羡慕我们这些学识渊博的居士,感慨说现在不少好书都流落民间了,有些他曾经看过的书籍在藏经楼也寻不到了,他委托我们帮他找本书,若有就寄过去,这是他目前最渴望得到的一本书。
交谈中,他还提到了三昧和尚——见月和尚的授戒师,并给我们指了下三昧和尚坟墓的位置,因道路不通,我们只能远远观望,也不知三昧和尚的墓如今又该是怎样的景象。
前后遭遇两名智学法师,我不禁感叹不可言说的因缘。而智学这个名字,仿佛也在暗暗提醒自己,学佛一定要有智慧。而如何具备智慧?务必解行结合——将文殊菩萨的智慧与普贤菩萨的行愿相结合,缺一不可。
临行前,这位师父说:“你们从合肥来这里一趟不容易,我希望日后倘有机缘,你们能够再来;而那时,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明心见性。”
下午四点,我们告别了这位智学师父,深深言谢后踏上了下山之路,结束了生平第一次参访之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