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的作业,拿来凑个数吧。总说自己喜欢看书写作,可事实却是不看书不会想念,不写东西也不会手痒,这哪里又叫真正的喜欢,只不过是各种东西都会些皮毛罢了。以前可能对写童话还有些兴趣,现在才是彻底的灵感枯竭。
我曾经参加过樊登读书会组织的有关反社会人格的交流会,活动请到了一位温柔知性的心理咨询师为大家进行讲解。老师就《当良知沉睡》这本书展开,介绍了有反社会人格的人的特征和识别方法,以及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这类人。
反社会人格是对社会影响最为严重的类型,。其特征是高度攻击性,缺乏羞惭感,不能从经历中取得经验教训,行为受偶然动机驱使,社会适应不良等。这种人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甚至可能就在我们身边。常常因为小事就暴跳如雷的同事、家暴行为不断的丈夫、喜欢小偷小摸的朋友等等,他们都可能是反社会人格患者。更可怕的是,反社会者具有很大的迷惑性,在初始印象中,他们常常风度翩翩、自信洒脱、魅力无穷。直到你从他们光鲜迷人的外表下,看到他们人格中阴暗邪恶的一面,才幡然醒悟,但可能为时已晚。
老师让我们做了一个游戏,每个人在纸上写下三个与个人经历有关的问题,与邻座相互提问,被提问者可以选择说实话或说谎,提问者则需要从对方的面目表情和肢体动作中判断真假,游戏结束后大家依次发言,提问者说出自己的判断与依据,再由被提问者公布真相。很有趣的是,在座的一半人都说谎成功,而我成功地骗过了我的邻座。
老师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心理学研究者,所以在生活中想识别一个人是否说谎并不容易。但一定要抱有的警惕心,
当发现某个人有反社会人格倾向时,保护自己不受伤的最好办法就是避开反社会人格者,拒绝跟他们接触或是沟通。“别指望反社会人格者在意你的感受。他们根本不在乎别人受到利用或伤害,他们没有良心,只会利用你的好心。”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
反社会者的思维方式和正常人不同,没有良知没有同情心,他们从来都以自我为中心,抱着伤害他人取悦自己的目的而来。我想,在我以后的生活中若是遇到这类人,我一定不会企图感化他,也不会质疑自己的妇人之仁,而是敬而远之。如果可以,我会告诉其他人对他加以防范,绝不出于同情或是其他理由,而同意帮反社会人格者隐瞒他的真实性格。
这次交流会让我了解到反社会者这样一类人,并且树立了一定的防范意识,收获良多。以后有机会一定要多参加这类活动,汲取更多知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