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转)
2009-10-12 21:12:00| 分类: 18他山之石|举报|字号 订阅
专业写作,在反思中成长
朱永新
经过几年的探索,新教育实验已经从过去的提倡教师写作,发展到目前强调专业写作,把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作为教师专业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是新教育实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的认识和新贡献。
新教育实验将教师教育写作分为五类:分别是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师生共写随笔。一般化的教育感悟不能称为专业写作,只有后面四种才是新教育实验提倡的专业写作。
应该说,到目前为止,为发表文章而写,为评定职称而写,为应付检查而写,仍然是教育写作中的常见现象。针对这种现象,新教育实验明确提出:新教育写作,不以外在的名利为终极目标,不为写作而写作,要使写作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成为自我反思的基本手段。
新教育认为,
教师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使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教师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形成经验融入教育生活,使之成为教师专业反应的一部分,使教师的教育实践更加富有洞察力。
新教育实验的专业写作具有以下特点:
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专业写作是为了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因此,调动专业积累,理解教育教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理解的过程同时也是反思的过程,反思意味着对教育教学现象以及教师的应对情况进行基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的专业评估,对其中的复杂因素以及因果关系进行梳理。
强调与实践相关联。专业写作的根基是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的目的也是服务于专业实践。实践水平决定着专业写作的水平。专业写作是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是无法脱离专业实践而单独存在的,因此,专业写作与专业实践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
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专业写作是学术性写作而不是文学写作,因此更注重事实、学理和逻辑,强调客观地呈现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抒情化、浪漫化写作。所以,教师的专业写作需要忽略丰富性,淡化戏剧性,强调简单性,突出逻辑性。
主张师生共写随笔。师生通过日记、书信、便条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师生共写随笔的本质是“共写”,也就是共同生活。共同生活意味着彼此围绕共同的话题,通过共同的密码分享意义。在许多新教育实验学校,都是通过书信、便条的方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已经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注重案例研究。在要求全体实验者进行日常教育叙事的同时,新教育实验正在研究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理解和解释,并日渐积累成一个“中国典型教育案例库”。在教育过程上,我们会不断遭遇层出不穷的问题并忙于应付。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一间教室里发生过的事情,在其他教室里往往也发生过,比如早恋问题、作弊问题、上课说闲话问题、教育惩罚问题、学生竞争问题、亲子交流问题。如果对这些典型问题进行集中的案例研究,就可能为教师在处理教育问题时提供丰富的可供参照的资源。
(作者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
原载《教育科学研究》2009年07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