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苗苗老师
苗苗老师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023
  • 关注人气:1,23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思路

(2016-04-04 21:23:59)
标签:

转载

做一项关于课外阅读的课题研究是我很久就有的想法。

我观察母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大多是通过不间断的、较多的课外阅读而实现的,因此学生只有通过补充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提高学语文素养,夯实母语发展水平;单单依靠教本学习语文的学生,是根本达不到丰富和厚重的,现实中会导致语文学学习的后劲不足,一般在初中就已经出现了苗头,到了高中阶段,就必须面对理科和文科的选择,语文不够丰富和厚重的学生,即使选择了理科,也是很吃亏的,因为语文学科成绩是占了高考成绩的三分之一强;阅读课外书较多的学生,比阅读较少的学生,其思考力和理解力要强。

在苏氏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也有关于阅读对改变学生的叙述:“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不要靠补课,也不要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语文课程标准.》中,我印象中特别深的,关于对各年级段课外阅读的要求有这样的表述:一二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段(篇),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背诵优秀诗文50段(篇),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背诵优秀诗文60段(篇),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以上内容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都及其熟知的。可是,如果要追问一句:我们有没有真正落实好这些要求,每位学生的阅读有没有达到所规定的字数底线?恐怕我们是不敢理直气壮的回答“达到”的。细想:也不怪我们当语文老师的:有人对这样的阅读要求进行过考核吗?不达到要求,需要负什么责任吗?充其量是一些学生受到了损失,但是有什么标准来说这属于损失呢?因为现在的现实还都是用考试成绩来决定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的。没有机构和个人对阅读的规定和要求进行考核,没有标准对学生的阅读水平进行科学性的评价,课程标准关于阅读的规定是被束之高阁的,社会对学生母语水平的质疑不断,对语文教学“多、慢、差、费”的现象怨声载道……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的内心惶恐不安的。

鉴于以上的观察和思考,“有关小学生阅读的话题研究”在我的内心里一直挥之不去。

正好,上周学校教科室领导让我在小学语文教研组内牵头申报一个“十二五”规划课题,要针对学校的语文教学情况进行研究,要有前瞻性,要能促进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有发展的后劲。于是我决心抓住这样一个机会,充当一次“领军”。

我初步的想法:课题就围绕“课外阅读的书目、途径、方法及有效性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的内容:1、落实小学各年级段课外阅读数量和阅读书目;2、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3、课外阅读的有效性研究;4、课外阅读的途径。

我先是和我们五年级教研组内的几位语文老师进行研讨,大家都有一致的想法,愿意围绕这个话题进行一番研究。说干就干,我没有亲自执笔,而是力促年轻老师勇挑重担,我希望她们能深入走进教科研领地,并通过亲身研究有现实意义的课题,不但能真正提高个人的科研水平,也能引领学校的语文教学方向,更能为带动学校的语文教学质量提高而奉献自己的热情和能量。

课题草稿出来了,我们再一次研讨和会商,感觉很多内容需要进一步调整。我的思路也逐步清晰,原来比较模糊的东西,有“呼之欲出”的感觉。

继续整理我的观点:

研究的课题重点是不是调整为以下内容:

1、关于严格落实小学各年级段课外阅读量的研究;

2、关于小学各年级段课外阅读书目的范围确定研究;

3、关于小学阶段课外阅读的评价体系研究;

4、关于“书香校园”的建设机制研究;

5、小学阶段关于课外阅读为写作奠基的研究。

题目是不是再进行调整,可以为“规范落实学生课外阅读,打造书香校园研究”。

当然还是处于在模糊阶段的,必须进一步进行研讨,必须针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实际,必须结合学校的发展而定,不然,也许又会出现“研而不热心、不发展、不促进”的现象。

我好像看到过一个材料,大意是说:小学生的阅读量达到40万字的时候,是一个暂新的开始,因为这个量的突破会直接实现学生的写作发生质的变化,学生会变得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能运用恰当词语表达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我想通过这个实验来验证这个结论,并且我认为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一定能影响学生的写作的,于是,我又提出了“阅读为写作奠基的研究”重点。

昨晚,我上网浏览,偶然间,我看到了一份我绝没有想到的材料被研究者公开发布于网络上了,题目是《“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推荐书目表》(70种)。我一口气看完了其推荐的书目,并查找了作者,想知道作者是如何进行研究并最终确定这些书目的,这些书目的推荐有没有科学性和广泛性。

原文的网址是: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0138740100u05b.html。我浏览了阿康的博客,发现这位作者对于小学生的阅读话题,是关注了很久的,是精心做了研究的。对于我们即将研究的“关于小学各年级段课外阅读书目的范围确定研究”,我有些犹豫,已经被别人捷足先登了,这可是我思考很久的想法啊,至少有6年的时间了。怎么办呢?我思考着:应该调整思路,发现他人的空白点。阿康的推荐前言是这样的:“经过漫长的研究和筛选, 终于在京发布了。这个书单是一个基本的书目,按小学低、中、高学段,分别精选出文学、科学、人文类各若干本, 以后每年会随着具体的情况有所改变。选出这些书来其实挺难,国内外那么多的书籍,真的很纠结,你看到那个论证场面就知道了,所以不要问为什么有这本没有那本呢?或者说我觉得这本不好啊,怎么还写上了呢? 别急,另外还有70本作为补充。”我审视了良久,我想:这些书目确实是很典型的,就比如说我们的小学生对于四大名著的阅读,在现实中基本是不“感冒”的,在这个书目里,没有推荐读整本的四大名著,而是节选推荐读部分优秀的章节,不过,应该是有点偏少的。我还想:阿康推荐的书目是不是都经过本人的亲自阅读呢?我是怀疑的,再说,阅读的书目和内容是有时代性和地域特征的,我们的老师是要亲自读过并验证以后才能推荐的,我们的学校也有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于是找到了继续研究的理由,我们还要系统化,而且要深入到阅读的评价方面。

我相信学生的阅读话题不可能只是“一家之言”,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样才会“满园春色”!最后受益的绝对是广大的学生。我们应该不遗余力的研究下去,做到系统,做到深入,做到专而精,做到在这个领域里,我们有绝对的话语权。

说了要去做,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和说话上,我们更主要的是要统一思想,沿着一个正确的方向走下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