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尚荣教授经典语录
(2013-11-04 22:06:09)
标签:
耿玉苗教育学习体会 |
分类: 教育科研 |
主讲专家:成尚荣
专家简介: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
专题名称:《课程改革的坚守·走向·境界》
整理:耿玉苗
成尚荣教授经典语录
1.教师要成为课程的创造者,教材体系建构的建构者。
2.关于课程的三个形象比喻:课程是施工的蓝图,教学是施工的过程。课程是球赛的方案,教学是比赛的过程。课程是乐队演奏的总乐谱,教学是演奏的过程。
3.独特的认识,独特的表达,独特的视角,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口。
4.对改革者应该宽容和鼓励,不然改革者会没有安全感,改革就会出现沉闷。
5.教师要坚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没有边缘化,而是中央化。
6.教师不能忘掉尊重。教育从尊重开始。尊重是人性的起点,是道德的起点,教育的起点。怀着尊重之心,你无论怎么严格,学生都是能接受的。
7.课程是什么?
课程是跑道。它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有规定、有边界、有目的、有计划,不可以随便越界。
课程是跳板。它是随时让学生跳离的跳板。通过语文的跳板让学生跳得更高更远。
课程是机会。给学生提供学习、发展的机会。
我们要多多思索:我今天给孩子提供了什么机会,打开了一扇什么样的窗户?看到了什么样的风景?
课程是一份幸福的礼物。是语文教师馈赠给学生的幸福的礼物。当学生领到语文课本就像领到一个新的玩具,让学生喜欢语文。喜欢,才能学好。
8.先有意思,再有意义。也许有意义就在有意思当中。
9.对理想教学的描述:
把学生带到高速公路的路口处。教学是要让学生走上高速公路。
不要给学生背不动的书包。给学生带着走的能力。
能力在课堂形成,带着能力走向人生、社会。
教师是人类古老舞池的舞伴
师生是发展的共同体。
10.不要以为学生在上语文课,就是在学习语文。
11.海德格尔:木匠做木匠活,靠的不是能力,靠的是适应木头。他能够在没有生命的木头内部,看到了活泼泼的生命。
12.教学的过程就是儿童研究的过程。
教学即儿童研究。语文教师首先是儿童研究者。
让儿童研究走在语文教学研究之前。让儿童研究成为语文教育的前提。
13. 教师不是思想家,应该是成为思想者。
教师不是一般的实践者,而是实践家。
14.教师应该追求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风格引导我们过一种专业生活。
风格是一个老师成功的标志。
风格是教学的最高境界。
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一把钥匙。
15.语文教学是艺术创作的过程。
风格具有思想性。思想是风格的血液、雕塑。没有思想的风格,无内涵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