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课一思:课文是演出的最佳剧本3-1《一对蝈蝈吹牛皮》教学反思
(2012-09-17 21:48:30)
标签:
苗苗老师每课一思教育 |
分类: 教育科研 |
每课一思
——3-1《一对蝈蝈吹牛皮》教学反思
2012年9月17日
耿玉苗 文
这一板块的主题是“幽默”,课文的表述方式就非常幽默。尤其这一篇《一对蝈蝈吹牛皮》。
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以诗歌形式出现的风趣而带有讽刺意味的小幽默,作者写了一对吹牛皮的蝈蝈,它们先吹嘘在南山吃了鸟,在北山吃了鸡,在东山吃了狗,在西山吃了驴。接着又吹嘘在关外吃了虎,东海吃了鲸鱼,牛皮越吹越大。在这时,来了一只大公鸡,吹得正起劲儿的蝈蝈自以为真能吃了鸡,就一齐奔向大公鸡,结果反被公鸡吃了。
这首朗朗上口的幽默诗,有着有趣的情节,读后让人忍俊不禁,暗自发笑,感受到幽默带给我们的愉悦。笑过之后,不由得引人深思:牛皮吹大了,收不回来,就会连性命都搭上。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识字,互相交流,提高识字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幽默的寓意,培养学生实话实说、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本课的朗读,
教学中重点指导好两只蝈蝈的对话,由于两只蝈蝈的牛皮越吹越大,那么,它们的对话的声调也要越来越高,把一对蝈蝈吹牛皮的神气表现出来。在朗读过程中,还要注意语句的重音和停顿。
相关资料:
1.“吹牛皮”的来历
2.蝈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