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还是向下——皮科·米兰多拉《论人的尊严》
(2015-01-20 20:45:29)
标签:
皮科米兰多拉灵魂涣散 |
分类: 自由 |
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门课叫西方思想史与文学研究,书单里面有一本皮科·米兰多拉《论人的尊严》,当时很懒没买来读。不过上课还是很认真地听了老师的讲解,前几天听了一遍这堂课的录音,昨天看了大岛渚的电影《感官世界》,今天晚上把书找了出来,半个小时读完,很是畅快。这本小册子是皮科的一篇演讲稿,读起来感觉皮科滔滔雄辩,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皮科做这篇演讲的背景是他想发起一场世界的大辩论,他提出了900个论题,想邀请当时欧洲所有的博学之士前来参与讨论,但是遭到了很多人的批评,为此,年轻的皮科做了这篇演讲,阐释了他的理念。
皮科虽然提出了900个论题,但都是围绕一个命题展开:人在宇宙中的处境究竟是什么?
人类被上帝创造出来,得到所有的赞美。但是人凭什么应该获得这些赞美,人凭什么比牲畜、植物、野兽高贵?皮科的答案是人是“变色龙”。人类的肉身就像衣服一样是一种装饰,它是什么样子无关紧要,紧要的是里面包裹着的灵魂。人是因为拥有高贵的灵魂而区别于其他所有的动物植物。
“倘若你看到有人只是口腹之欲的奴隶,在地上爬行,你看到不是人,而是植物;倘若你看到有人为自己的感觉所奴役,被幻想出的空洞影像(就好像卡吕普索这位女神自身)所蒙蔽,耽于其蛊惑人心的咒语,你看到的不是人,而是野兽。”
他说真正的人应该是虽穿着肉身却崇高的神灵,是纯粹的沉思者,是能够运用正确理性的哲学家,人的最终目的是漠视此世的全部,飞至那接近最卓越神性的彼世之庭。
皮科还给出了具体的上升途径:洗净——照亮——完善。
“以道德的知识抑制情感的冲动,以辩证法驱散理性的阴霾,就像洗去无知和邪恶的污浊,我们的灵魂就能得以净化,免得情感放肆冲撞或者理性在某一时刻轻率地偏离正轨。接下来,我们要用自然哲学之光充满我们宁静且准备充分的灵魂,以便随后我们可以用神圣之事的知识使它完善。”
只有哲学的研究才能完成这项事业。所以,皮科的逻辑其实是人之所以称之为人的理由是人应该向上,追求神性的彼岸之庭,而哲学研究是唯一的途径。
皮科发表这篇演说的时候这有24岁,如此年轻就这么博学,不得不说是天才。他提出的理念和大岛渚《感官世界》折射出来的理念正好是反过来的,一者渴望向上,到达彼岸,一者竭力沉迷感官的享受,一味向下,前者积极,后者消极,个人觉得这就是人生的两个向度,向上和向下是此消彼长的,理性的坚挺和涣散是交互的,人不能永远保持理性的昂扬,也极少永远沉溺在理性涣散的状态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