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陕西活宝虽是同学,却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然而共同的爱好最终让他们走到一起,苗阜王声再次入围猴年央视春晚,谈起羊年春晚,甘苦自知。1月16日、17日晚20:00艺术人文频道《可凡倾听》,结识迷上逗笑捧哏的相声新秀苗阜与王声。
说起苗阜王声,或许你还有些陌生,然而说起他们去年在央视春晚的反腐相声《这不是我的》,你一定记忆犹新,早在央视春晚播出前,苗阜、王声表演的“反腐相声”就一直备受关注。节目播出后,由于讽刺尺度大,立刻成为媒体与观众关注的焦点,苗阜王声也成为“中国相声界冉冉升起的新星”。2014年苗阜和王声曾因在北京卫视春晚表演《满腹经纶》一炮而红。2016年,苗阜王声将带着新作再次入围央视春晚。
曹可凡:《满腹经纶》的段子让你们瞬间红遍大江南北,苗阜说了一句话特逗,不红是死,红了之后生不如死,为什么有这么感慨的感受?
苗阜:很多无奈,而且事比较多。其实我们俩已经算是,我们这个情况之下已经推掉了很多的演出,我们俩基本上只演相声,很多其它节目都不参加,就这都感觉非常的累。而且怎么说,盯的人多了。
王声:关注度一高,承受的压力就不一样。
近年北京的德云社、嘻哈包袱铺、陕西西安的青曲社,天津的哈哈笑……从这些小剧场走出了一大批80后相声明星,他们并非科班,却对传统艺术有着狂热的喜爱。大家都有感于传统曲艺渐渐走向没落,绵延百年之久的宝贵艺术已和大众的生活渐行渐远,继而将传承经典作为己任,其中苗阜王声可谓其中的代表人物。
苗阜:马三立先生是我老祖,亲老祖,喜欢老先生的状态。曾经我们聊过这个问题,我自己有点拙见,我说相声其实也和表演上有一点像,有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也有布莱希特。像马先生就属于那种,我觉得偏斯坦尼,真听真看真感受,上来就跟老街坊聊天似的。像侯宝林先生上台就漂亮,我觉得有点偏布莱希特的风格,台上规矩、漂亮。我觉得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风格,所以都借鉴。
马季先生应该算是承上启下的这么一个人物,就是我刚才说的,先把传统继承下来。马季先生之所以能走得这么好,他既能创作,有新的节目,最重要的是他有非常深厚的传统相声的底子,这就是技巧。这种方法对我们最大的启示,不要一味地去光求新,求新是应该的,但是先得把底子打瓷实,将来你会受用无尽。尤其年龄越来越大了,没有年轻人那么快的时候,你原来打下的底子都是对将来有很大的好处。
2014年,苗阜与搭档王声相声《满腹经纶》受到热捧,演出视频在网络呈几何速度传播,随即,央视元宵晚会力邀二人演出《学富五车》,整段演出行云流水,包袱一个接一个,丝毫不给人喘气的机会。这对相声好基友不仅红了,还让许多70后、80后年轻人,重新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燃起了热情。
曹可凡:我听说你们《满腹经纶》最早就是从《歪批山海经》慢慢过来,而那个节目说是因为你身体不好?
苗阜:我是急性肠炎休克了,头一天晚上抢救到四点多,第二天专场。那个节目其实就叫《歪批山海经》,《满腹经纶》是北京台给起的名字。因为这个节目,其实我们演的时候比较热闹,专场的时候,专场有好几个,这是第一个节目,热闹,先把整个气氛调起来。那天其实也有一些小小的忘词,王老师反应快,很快就缝回来,反而成了我们固定下来几个比较好的包袱。
提起苗阜,大家都会想起他的搭档王声。粉丝们戏称他们为“喵汪”组合。二人在陕西铜川矿务局子弟小学一起长大,小学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二人再未有过交集,直到9年前开始搭档说相声,一合作就成了黄金组合。
苗阜:我们俩有一些子母的意思,在台上。最开始这风格也是慢慢形成,因为我们俩从小一块儿玩到大,都是同学,生活环境也相同,所以在台上就会有这么一种默契。王声是我第三个搭档,前两个都是我们单位的,铁路的,我是在铁路工作,铁路搭档,都找到这种感觉。我们俩从2007年9月份第一次合作开始,往那儿一站,那时候隐隐约约,我们俩就是一场活儿。
王声: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很艰辛。因为我是不管事的,我也办不了那些事,所有事务性的工作是他一个人办成的。不光是我,我们全团的人都必须得认可这一点,他是行为能力上比我们都要高出一块的人。
苗阜:人送外号交际花。
2007年,苗阜王声及一批热爱曲艺的青年,在陕西创办了“西安青曲社”。这批热心传统相声艺术的80后,从最初没有固定场地,在广场、校园、城墙根脚下像老前辈一样“撂地画锅”,传播口碑,到后来逐渐形成气候,2014年起,这个相声民间社团“青曲社”扎根陕西,并走向全国。
苗阜:最早叫陕西青年曲艺社,后来我们把西安城的老先生都请到了我们这儿,包括我师父、他师父,还有张玉堂先生,是西安城相声的鼻祖,他的几位公子现在都在我们这儿,有40多岁、有70多岁,不能再叫青年曲艺社,改名改得太远又不合适,后来我们取了陕西青年曲艺社三个字叫青曲社。王老师给编了个故事,后来我们觉得这不是故事,也是我们的目标,叫青云直上、曲故情长,青曲社这么过来的。
苗阜说人红了之后,有时候生不如死,其实对一个人的考验,往往逆境是一个方面,顺境对一个人的考验更大。
王声:敏锐度真不如当年。当年听见一个什么点,这个东西马上会浮现出来,我应该把它怎么怎么样,一拆解,现在必须得研究半天,这东西咱们怎么弄,这个问题是有。
苗阜:而且害怕,过去不害怕,今天我弄一节目,不火就不火。
王声:试试就试试。
苗阜:现在不行了,有时候进入一个套里,老害怕上台不火,老害怕上台不在状态,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