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 |
开学两周。帅的学习生活都很正常,秋季的课外班也差不多敲定,一周一节冰球课,一节8级游泳课,一场冰球联赛;一场足球联赛,1次游泳队训练;一节手工,外加一节室内高尔夫课,钢琴课照旧。
一切似乎都在轨道上。
但是,我知道,我其实是有焦虑的。焦虑即将面临的回国将要给全家带来的变化,尤其是帅。对他将要迅速面临的小升初压力,以及他能否很快适应国内高强度的分数竞争压根心里没底。
一方面,我是很相信他的。聪明,理性,理解力好,分析能力强,明白事儿,给他时间慢慢学,差不到哪里去。另一方面,我也替他捏把汗,因为他身上有着大部分男孩子都有的毛病,惰性强,贪玩,对感兴趣的东西认真投入,但对不感兴趣的事儿则马虎随意,没有什么学习目标,热爱吃喝玩乐。
而国内(北京)的教育环境,比的就是和时间赛跑的能力,需要最超前的规划,一环紧扣一环的执行,无比重视学习的效率和速度。从4年级开始到6年级,孩子们基本就是在各大机构通过指向奥数杯赛或是剑桥英语的考级体系,一拨一拨地进行洗牌,排位。这样的竞争来得太早,也太残酷,因为目的性太强,缺乏给孩子试错,纠错的空间和时间。
上个礼拜,我跟帅也谈了一次。路很难走,未来要坚持的,放弃的,实在千头万绪。我最后跟他说,其实,不管碰到什么情况,最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实力,好的孩子永远不怕没有好学校要,这道理,你能不能懂呢?说给他听,也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急,不要急,无论大环境如何,最最最要紧的还是要依据孩子本身的成长节奏规律,准备好了,一切才水到渠成。
他说,懂啊。就像《中国好声音》里,开始是导师选学员,但是如果唱得太好,几个导师都一起转身的话,最后还是学员选导师的。
多靠谱的理解啊,简直是他在跟我讲道理。
上个礼拜第一次回家做homework。是一份“Me
collage”。帮他一起策划了很久。从选材,照片组织,打印,排版,从无到有,一起忙了10几个小时。我是很愿意帮他在这样的作业上花时间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前一篇:设计思维推动社会创新(ZT)
后一篇:最近的中英文学习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