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奥运金牌不“而已”

(2012-08-02 07:58:10)
标签:

杂谈

体育

奥运金牌

伦敦奥运正火,只要看电视、上网的人都躲不开,想躲也躲不开。因为电视里和网上有好些体育频道,连非体育频道的新闻也头版头条报道奥运战况,此其一;此其二更关键,至少我认为它是人们躲不开的主要原因:那就是赛场上有你的同胞!

体育比赛当然是游戏,包括奥运,而比赛总有个输赢才好看,才满足人们的期待,也才有个结束 - 总不能没完没了不是?所以,既然有个结束、有个期待、有个输赢,我们总期待自己人能完美地发挥最佳水平、漂亮地结束“战斗”,能赢,能拿到第一。这就是金牌的分量 - 它包涵着运动员自身的价值和他的同胞的期待。奥运是体育比赛中最高规格、也是最严格的游戏,它的金牌分量当然非同一般。

可国内有朋友跟我说,许多国人对金牌无所谓了,麻木了,中国人拿多少金牌都不再令人激动了。听了这话,我有点儿失落,也有点莫名其妙:是中国人拿金牌太多了?还是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公民”了?抑或是我们只剩下感受“娱乐”的精神了?

对于金牌的渴望,我们曾经达到过顶峰:女排五连冠时,我们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许海峰奥运第一金让他成为民族英雄。记得1993年宣布2000年奥运举办城市那天,我在比利时家中聚了不少同胞和比国朋友,当北京落选,悉尼胜出那一刻,所有同胞都群情激愤,有的甚至流泪,老外们在很不理解的同时也感受到中华民族了不得。那当然是二三十年前的事儿,那时候我们贫穷弱小。 而曾几何时,我们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金牌见多了,我们融入“世界大家庭”了,所以......(好多“大国心态”的中国“世界公民”发表了许多对过去这种种行为嗤之以鼻的言论,也给出了一些振振有词的理由,我就不在此一一评说了)

问题是:这就“所以.....”了吗?

我住在比利时,每天只能看到欧洲的电视转播,比利时、法国、德国、荷兰、还有欧洲体育频道等等,我可以告诉同胞们:他们首先转播有本国人参加的比赛,对比赛结果压根儿不是不在乎!他们的解说员对自己人之胜利的欢呼同样声嘶力竭,对自己人之失败照样痛惜不断(白岩松、韩乔生们当然也这样)!他们在现场采访本国运动员时,照样念念不忘“捍卫国家荣誉”的问题!这几天我得出一个小规律:他们首先关注本国人,其次关注欧洲人,再其次关注美国人、加拿大人、澳大利亚人等等,最后不得已时,才转播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解说评论的遣词、用语、态度、时长、镜头运用等等更是“里外分明、内外有别、褒贬直白、亲疏了然”!他们一点儿都不“世界公民”,一点儿都不只是“游戏而已”!他们一点儿没有“所以......”!

我顶烦听刘翔的那句口头禅:“体育比赛就是一场游戏而已,没什么,开心就好。”游戏不假,但绝不“而已”。我还记得刘翔雅典奥运举着五星红旗一个箭步跳上领奖台的镜头,那不是“而已”下的行为吧。我还没有看见任何一个国家的运动员在领奖台上,望着缓缓升起的国旗,听着庄严的国歌“而已”着......

我想说的话很简单:现如今,我们有太多的中国人有太多太善良的愿望,我们太想自封“世界公民”,可惜的是我们还生活在以国家和族群划分利益、表达爱恨亲疏的世界上,人类还以国家与民族间的竞争为评判标准;我们还无法躲开西方人最为擅长的“丛林法则”。体育比赛则是这些现实浓缩的体现。所以(我在这儿只能遗憾地“所以”),不要一厢情愿地、天真地想像金牌只是一块儿美妙的纯金,它一定还完整地熔铸了国旗的颜色!

我懂得金牌代替不了民生、金牌再多跟国家富强与否没有直接关系;我知道什么是游戏,以及“游戏精神”;我更知道“胜不骄,败不馁”的古训。但这些都构不成对金牌“无所谓和麻木”的充分理由。

还是堂堂正正地、大大方方地为中国人的金牌叫好、欢呼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