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村子里有几户姓綦的人家。多年来,姓綦的人家和村里人们对綦姓的綦字读音,一直读作细(xi;汉语第四声)。不仅如此,就离我村不远的地方竟然还有一个綦庄,村中住着更多的綦姓人家,他们对自己姓的发音也同样是细(xi,汉语第四声)。既然如此,当地的人们自然对这个綦字的读音鲜有疑问。
记不得那年了,孤陋寡闻的我从电视台节目中,看到一段有关綦(其,qi;汉语第二声)江县的新闻(那时,还是四川綦江县)。在电视台播放那段节目的同时,屏幕下方打出了字幕,我发觉綦江县的綦字和家乡的綦姓字一样,然而读音却不同。这些引起我的兴趣。为此,我开始查找工具书,希望对这个綦字做进一步了解。不过,结果却使我有些所望。
据2004年版商务印书局编《新华大字典》注释:綦,音qi;汉语四声中第二声。字义为:1.青黑色。2.很或极。3.姓 。
而据1999年版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中綦字条注释:綦,音qi;汉语四声中第四声。字义为:1.苍白色。2.鞋带。3.古方言。4.极;甚。
应该说,以上两部工具书是比较权威的,它们对綦字的发音和字义的注释有所异同,但对綦字读音的注释这一点则是完全相同的,即綦字读音只有一个汉语第二声(其,qi)。也就是说,綦字并不存在一字两音的问题。这样,工具书查完,可家乡綦姓人家的綦字读音疑问仍未得到解决。
据此,我又开始猜测家乡对綦字的读音是否存有误读的可能。这样的怀疑是源自对故乡语言发音准确性上。我的家乡在冀中平原地区,人们平日讲话有许多方言俚语。一些当地流行的话语,如果用文字或标准发音表示出来,时常是一个困难的事情。比如“言语”一词,当地人就发音为“黏语”;而把“三”字和“山”字就混为一个音;再比如,屋中墙壁上类似佛龛的一块地方,家乡人称其为“客答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照此看来,家乡綦姓人家的读音还真有被误读的可能。
不过,后来情况又有了变化。前几年,恰巧家乡有人来我家小聚,其中有一位是我小时候的玩伴,而他就姓綦。待酒足饭饱之后,大家闲聊起来,我顺便谈起綦姓的读音之事。听到我的询问,那位童年朋友极认真地说道:“如果以姓说,我们綦姓人家的綦字就念綦(细,xi),不会有其他读音”。于是,我又对他说了綦江县的綦字发音。然而凑巧的是,我的这位童年玩伴告知我,他刚从重庆归来不久,原来他的儿、孙就住在那里。他说,他非常了解重庆的綦江,他甚至还为我们述说一段他们綦姓人家同綦江有关的一段历史。据他说,家乡綦姓人家的远祖曾在綦江。不过,至于綦姓和綦江的綦字为何读音不同,他却没说出个所以然。
事情到此,原本想明白綦字是否有一字两音的问题,对我来说依然是个谜。如此,只能待其他机会出现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