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

(2013-12-16 23:38:09)
标签:

爆笑校规

七个不许

扯淡逻辑

青春期

正常交往

分类: 语过添情
“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

“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


    为了防止中学生早恋,福建安溪县举溪中学近日发布了《关于对女生行为准则的特别规定》,对女生立下了七个“不许”:(1)不许给男生传递纸条;(2)不许和男生在偏僻的角落独处;(3)不许认男生为“哥”,不许和男生互赠礼物;(4)不许和男生手牵手或其他勾肩搭背的举止;(5)父母不在家时,不许邀男生到家里作客;(6)不许邀男生一起过生日;(7)不许和男生单独同乘一辆自行车及其他交通工具。如此啼笑皆非的校规,成了本周末的校园热议
    不难想象,上述这些“笑规”一出台,尤其第三条和第六条,不许称“哥哥”、不许一起过生日会,那么,学生们今后在校园里、教室里、走廊里碰到时,大概只能互相点点头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出现男生女生之间相互钦慕的心理,这种男女正常相处是非常需要的。学校不能因为少数学生早恋,就一棍子打死剥夺了人类沟通交流的权利。
   
我在家长群里发了这七条校规,有一位同学是这样回复的:中学六年毕业后,我们可以进入国家安全局工作了,因为这些校规培训了我们“暗送秋波、釜底抽薪、眉来眼去、暗度陈仓、金蝉脱壳”等策略感谢学校的校规培养了我们的反侦查能力“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
    难怪钱学森那句 "为什么中国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的世纪之问,总是在生效!

    在我看来,这些校规的存在,只是证明了教育的无能,并不是因为学生的行为本身有多大过错;学校立下校规施以重罚,只是因为学校要维护自己的面子,维护自己说一不二的形象。校长们的懒政管理模式,必然催生老师们的逃避惰性思维,请问这样的校长和老师是不是更加违反校规“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
    中学的孩子们,正处于青春期发育期,第二性征出现后,生理和心理在趋向成人化,对异性产生好感或者爱慕是青春期的普遍情况。如果校规内容小题大做,妨碍了孩子们的正常交往,会适得其反,引起青春期孩子们的逆反情绪。
    本人认为:七条校规中,除了第(5)条“父母不在家时,不许邀男生到家里作客”是合理的,其他六条都是小题大做的扯淡逻辑。扯淡在哪?用鲁迅先生一句话来解释为何扯淡,就是“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意思是说:这种扯淡校规,只能让学生们表面上望而却步,而实际上学生们对与异性交往的渴望并没有得到正确引导

    近年来,越来越多“爆笑校规”粉墨登场。“爆笑校规”之所以“爆”,首先是出于拍脑门式的扯淡逻辑,其次就是这些校规的执行效果根本达不到预期。这些校规,说白了就是:校长的懒政导致老师的懒惰,对自己的教育没有自信,找不到好办法来影响学生和约束学生,不想花时间也没有能力去感化学生,只能想出一些重罚方式,看起来是对学生负责,其实是为了图自己方便,不合格的贴上差生的标签,再不行就处分开除。
    如果时光倒流,我回到中学时代,我希望我的学校是:少一些教条、告诫、处罚,多一些理解、关注、宽容,把教育视觉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要求延伸到心理、思想、情感各个领域,这样才能真正改变学生。
    我在博客上就遇到一位“教育因爱而精彩”的优秀美女老师,读她的文章,从题目到内容都是温暖感人的。她就是【爱的色彩】老师。就用【色彩老师】的一句话来结束本文:有时候,依靠,就那么简单,一句贴心问候,一个理解的眼眸,一个可以依傍的臂膀,一个可以靠岸的暖怀。想必,这世界我们就会相互温暖。
“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

爱的色彩 爱的色彩 http://blog.sina.com.cn/lxezxh



银霞/忆童年专辑

感谢【新浪编辑部】把此文推荐首页
“爆笑校规”背后的扯淡逻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