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自律,不要他律》

刚才看了Google创办人布尔(SergeyBrin)接受记者访问,到底他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曾经读过的哪所学校?布尔的回答并不是斯坦福大学,而是蒙特梭利小学,他说,因为在小学环境里,他学会了“自己的事,自己负责,自己解决”。
布尔的回答令我感触很深!在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过度,生怕孩子受一点伤。所以他们对孩子更多的是保护,放不开手脚,这样导致了孩子有很大的依赖性。我觉得,一个孩子如果长大了依然只会背诵知识、听话被动、等着别人帮他作决定和做事情,那么这个孩子进入社会就算不被欺负,也不会被重视。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呢?我总结了三点与大家交流:
一、不要用太多条框限制孩子的自由。放手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如果你有顾虑,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你不要说“不准”,你告诉他,如果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每次只能玩不超过一小时。要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
二、可以惩罚孩子的懒惰、依赖、逃避等坏习惯,但绝不能惩罚失败。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是促进学习的给力源泉。惩罚失败,会挫伤孩子的创造力。如果父母总想让孩子避免失败,那么只会造成两个恶果:第一,造成孩子会为了怕失败只去追寻那些简单的目标,不敢自我挑战,把自己目标尽量定低;第二,造成孩子认为失败是一种惩罚,是羞愧的事情,于是失败了不承认,无法从中学到教训,这是既可惜又可怜的事情。
三、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生活事务,不要生活上凡事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做。不要剥夺孩子自己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安排的路是唯一通向成功的路。我经常对我儿子说:“有什么事咱俩商量后决定吧,我不想做一个正确妈妈,我只想做一个有效妈妈”。所以我儿子对我畅所欲言。
是鱼应该游在水中,是鸟应该飞在天上。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鸟而去学游泳,无论你怎么努力也白搭;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是鱼而去学飞翔,无论你付出多少也一无所获。我们做父母的要慧心慧眼,培养孩子自律主动,而非他律被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