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例: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的后果》

家长的高期望主要体现在,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全才”,最好琴棋书画样样通。在这样的目标下,家长往往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发展规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逼孩子去接受。此时,孩子成了学习的工具,生活中除了学习便没有其他乐趣可言。其实,家长必须认识到,每个孩子自身的情况各不同,如果家长不承认孩子的客观差异性和主观有限性,而是一味地苛求孩子,盲目地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必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其丧失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严重者还会产生各类心理问题,焦虑、强迫、抑郁等。

实例:昊昊现在是一位初二学生,父母对他要求极严格,学习成绩一定要排在全校前十名。在昊昊的生活中,除了读书,读书,还是读书,就算暑假寒假,昊昊不但不能休息,反而比上学更累,因为一大堆补习班在等着他。没有娱乐、没有朋友,只有写不完的试卷和作业,这使得昊昊憎恨学校,厌恶学习,但同时,昊昊又很期待得到父母的赞扬,于是,他拼命压抑自己的情绪,硬逼自己“死读书”。这种状况下,昊昊的成绩不断下滑。渐渐地,他行为上也出现了异常举动,那就是不允许任何人碰他的头,认为别人只要碰到了他的头,就会损坏他的脑细胞,影响他的智力。慢慢地,昊昊不想出门,不想去学校,出现了严重精神问题。

请教专家分析如下:这是由于昊昊在内心太渴望达到父母的期望,但实际上又难以做到,为了寻求心理平衡,呈现出了病理性防御机制。即当人体内心长期倍受压抑,不能释放,为了得到心理平衡,而通过疾病形式来进行自我保护。可怜的昊昊!
父母对子女总是倾注着满满的爱。为了孩子,父母可以舍弃一切,甚至是生命,然而,他们往往面临着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如此爱孩子,可是孩子却离我越来越远?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可是为什么孩子眼里却写满了敌意?顶嘴、逆反、撒谎、沉迷网络、厌学、任性、自私……孩子的这些行为让父母伤透了心。

其实,从另一角度来说,父母是否反省过:你尊重孩子的思想了吗?你是否真正了解孩子的需求呢?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很少表扬自己的孩子?对孩子的失误,你是否总是斥骂,或者冷嘲热讽?孩子是一张白纸,形成什么样的人完全在于父母如何引导。在我看来,不是孩子有什么问题,而是父母缺乏应对的智慧;不是孩子故意为难父母,而是作为父母者忽视了学习如何做合格父母的功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