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志?

(2014-06-08 01:06:37)
标签:

科学

证伪

分类: 认识论及方法思维
很多人按字面意思将“可证伪性“[1]误解为一个理论可以被证明是错误的。按这样的理解,物理等自然科学都是不可证伪的了。错,自然科学是可证伪的(除数学)。

可证伪性是逻辑概念,只需在逻辑上有可能假设一个使理论错误的可验证的情况即可。
一个理论,如果是可证伪的,并不等于要有过一次违背他的经验。
一个理论,就算没有经验证明他错,这个理论也可能是可证伪的。
一个可证伪的理论,完全有可能无法被证明是错误的,甚至可以是完全正确的。
可证伪的,不等于一定会被证伪(这好像不能怪翻译,英語也有歧义)

比如@许世泽的乌鸦的例子。“乌鸦都是黑的”这句话一直都是可证伪的。
就算你从来没见过白乌鸦,你可以在逻辑上假设有一只白乌鸦存在,从而得出可证伪性。
就算你研究了DNA,我们也可以假设一个违反我们已有生物知识的情况,得出可证伪性。
白乌鸦不需要真的存在

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物理是可证伪的,因为可以假设某天苹果向上运动,那大部分物理就是错的了。
宗教是不可证伪的,因为无论你假设什么情况,我们都可以说这是上帝的意思。

补充陈浩回答中的一点。我觉得他的回答中“逻辑上”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表示“反例”不需要真实存在;另一方面强调,当反例的条件被实现时,原来的命题会自动且强制地被判断为假。我认为正是在这第二层意义上,我们说人文学科或者艺术是不可证伪的。 

谢谢提问。我对可证伪性的解释[1]的确可以借此题再深入一些。
比如此问[2]中,有人认为可证伪性是针对某一观点而言的,这片面了。

可证伪性是科学哲学的范畴,科学哲学討論什么是科学,观察什么样的科学被广泛接受。
Popper通过哲学思辩,试图区分科学与非科学,划一条界线,但是其实远没有成功(链接被删除,相关文字见最后的补充)。

可证伪性的提出,可以说是为了解决不完全归纳法带来的尴尬。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做的严谨论断是存在性论断
存在一只白天鹅,存在两只白天鹅,存在三只白天鹅……
可是科学结论往往是这样的普适性论断
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严谨的说,我们看到无论多少只,都不能确定所有的天鹅都是白的。
那么科学就不发展了吗?
Popper说没事,因为我们还是可能通过观察,证明他是错的。
他观察科学的发展,发现总是旧理论遇到反例,引出适用性更广的新理论。
而一个不可能被证明错误的理论,Pauli 有一个说法
Das ist nicht einmal falsch. (这连错都算不上)
我不喜欢弦理论,就是这个原因。
所谓"可证伪性“是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标志,更严谨的表述是这样的:
如果一个理论是可证伪的,那么这个理论是科学。
这个表述没有说不可证伪的不是科学,但是
如果一个理论不包含任何可证伪的命题,那么这个理论不是科学。
注意,还有很多情况,上面两句话没有涉及。

比如,来自维基的例子,我们关于寿命的理论中有一个不可证伪的命题A:
人都会死。
但是我们关于寿命的理论并不因此被划在科学以外,因为我们有个可证伪的命题B:
没有人可以活过150岁。
A命题是B命题的逻辑推论。作为一个整体,这个理论就不能说是不可证伪的。
所以科学是可能包含一些不可证伪,但是可以通过逻辑推导得出的结论。

最后,提醒一下,Popper的理论只是科学哲学中的一家之言,比较流行而已。

[1] 如何理解「不可证伪」?
[2] 中医是不可证伪的吗?

=====补充=====
@罗心澄 对可证伪性有一段精彩吐槽,但是删除了,我把他相关的文字贴在这里,以求大家可以有完整的概念:
啊啊啊……最后忍不住吐槽一下波普尔和可证伪性……

波普尔将划分问题(即划分何者为科学的问题)视作科学哲学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问题。他拒绝将逻辑实证主义者们喜欢的可验证性作为一个标准,相反,他采取了可证伪性。即一个陈述,如果是科学的,那么必须能够和某个可能的,或者说是可以想象的事实相矛盾。换而言之,如果一个论述,在每一个可能世界中的真值相同(无论是真还是假),那么这个论述便绝对不是科学的论述。【这里我稍微推理了一下,如果这个陈述是恒真的,那么它是一个逻辑重言式,如果是恒假的,那么他自然不会是一个科学的陈述。当然,这个定义还不完善,至少应该加上如果一个论断在我们这个可能世界中为假,那么它也不是科学的论断】

波普尔用这种方式把科学论断和其它论断区别开来。但是这种区别方式过于简单粗暴了,以至于他只说了什么是科学,至于其它剩下的是什么,或许是形而上学的陈述,或者是宗教的陈述,或者是伪科学的陈述,他就都不管了,反正他圈定的这一部分就是科学,其它的不是科学。当然,这种标准既可以用来替换逻辑实证主义者口中的可验证性,也可以用来作为区分科学和伪科学的标准。虽然波普尔没有强调这种区别,但是他认为,形而上学的论述并非毫无意义,但是伪科学却完全不值得一提。

但是请注意,可证伪也是一个十分之暧昧不清的概念,因为可证伪性往往不是针对一个具体问题,而是针对一个理论体系。事实上,当我们考虑对于一个事件的判断能否证伪的时候,我们背后是依靠着某些其它东西的,正如我们在进行试验的时候,我们首先假设了电子存在【没有人能够肉眼看到电子】,然后根据一系列现象说电子存在,但问题在于,如果一个智能设计者(类似神创论中的上帝,intelligent designer)的存在是不可证伪的,那么类似地,在整个关于电子的理论中,电子的存在也是不可证伪的。你做出的论证或者是解释的强度和前者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当针对一个具体问题的时候,科学也是会很尴尬的,比如说如果我们已知 1J=1N·1m ,那么我们就知道 10J=5N·2m ,这会被认为是一个物理学的论断,但按照波普尔的说法,这不是一个科学的论断,因为它完全是先天的(数学论断)。它自然也是不可证伪的。因为这是由定义直接得到的。换而言之,物理学是由一大半的科学论断和一大半的非科学论断组成的。

——知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