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业寺,位于隆尧赵孟村西,西距大唐帝陵五百米,为唐陵附属建筑。“光业”,光帝业者也。光业寺,总章之年(总章,唐高宗李治于668年二月至670年二月年号),奉敕而建。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刻于大唐开元十三年。碑身高3.02、宽1.4米。正文40行,行80字。原文共有2959字,现共得碑文2904字,尚缺55字目前无依据填补(《隆尧唐陵、‘光业寺碑’与李唐祖籍》,隆尧县文物保管所
李兰珂)。
光业寺屡经兴废,1945年,山门前白塔、寺内后殿尚存,轮廓尚在。1946年土改时,后殿大部拆除,1958年全部拆除。
文革中,造像全部被砸毁埋掉,遗址变农田。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被砸碎成十数块,砌于学校房基墙脚下。1980年,隆尧县文物保管所收集残碑12块(缺一块不能拼完整),运回文物保管所(县文体局)保存。拼凑起来碑文,揭开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大唐帝陵光业寺大佛堂之碑(节选):
大唐开元十三年岁次乙丑六月癸丑二日甲寅,赵州象城县光业寺碑并颂。
宣义郎前行象城县尉杨晋文。
……
光业寺者,盖开元八代祖宣皇帝、七代祖光皇帝陵园之福田也。总章之年,奉敕置是,额曰“光业”焉……贞观廿年(公元646),累遣使臣左骁卫府长史长孙尊师与邢州刺史李宽、赵州刺史杜敖等,检谒茔域,画图进上。麟德元年(664年),敕“宣简公、懿王陵墓并在赵州,各宜配守卫户卅人。仍令所管县令专知检校,刺史岁别一巡。”逮乎仪凤之年(仪凤,高宗李治的年号于676年十一月—679年六月的年号),追上尊号曰:“……皇祖瀛州刺史宣简公……谨追上尊号,谥宣皇帝…皇祖懿王,谨追上尊号,谥光皇帝;…仍令所司,备礼昭告宗庙...”…
至其年五月(公元677年),敕:“皇祖宣皇帝陵,以建昌为名;皇祖光皇帝陵,以延光为名。有司依式。…”…钦若勤修之果,实光帝业者欤!
…桑梓旧国,须筑法宫。于是乎,百堵齐举,千栌竞设。工倍思巧,不日而成。……坐看天寺,不生妖术怪草,无问小根大茎。从来雨露所搏,是曰珊瑚之树。廊庑修注,自致幽深。庭除砥平,无有高下。银函藏经,竺兰之所来传;……岂只六年,道树乃肆经行;但于一处,花林皆堪悟法然。
寺有阿育王素像一铺,景皇帝玉石真容一铺,铭勒如在。故总章敕云:“为像为陵,置寺焉”。
…乃有初建佛堂前寺主僧道霞,续修上座僧玄测,立碑寺主僧玄静,……前上座僧惠超,至开元十二年次,营寺主僧慧山、上座僧守义,…凡厥两州三县,以其得姓同封或里仁从宦,必复公侠之德,务本于农;聿修祖考之规,扬名于代。植杖耦耕之税,喜入檀财;辞金劝学之资,欢闻施舍。……
于是,使持节赵州诸军事赵州刺史上柱国田再思,四豪芳胄,六国英髦……时因岁谒帝陵,是用归依法宇。作礼恭敬,赞叹甚深。若庇毫光,如亲付嘱。县宰朝议郎行象城县令宗文素,…行惟时表,学乃人师。德义在躬,声芳自远,动静无二……
其词曰:
维王桑梓,本际城池。陵园肃穆,祠阙参差...
...为像为陵,以师以导。招提乃立,光业之号。
...生自无生,法应非法。不与人我,同归净业。
...饮食衣服,欢喜施舍。是仰人祠,欣然大厦。
...龙盘画壁,凤跂檐风...如来分坐,莲花会同。
...展敬陵园,归诚法海。谛听兹肃,瞻颜无怠.
...无量劫数,未几毫厘。生灭为乐,城宅虚危。
...性渐空有,情超色欲...虹映朝曦,龙然夜烛。行看泡幻,坐惊浮浞。
...皇家圣理,佛日高悬...谷深陵阜,海浅桑田。固斯贞石,常乐超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