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朱熹在福州地区的诗联

(2013-06-08 22:38:12)
标签:

转载

分类: 研究林浦
相传,朱熹到今仓山区林浦濂江书院讲学时,有感于当地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理学的信仰,曾题:“文明气象”四字,并在附近城门处题刻《岩屏》诗一首,诗曰:“青碧晋升奇胜,登高四望平。天光笼雾障,佳气列云屏。结屋宁楼鹤,纹苔却照萤。藏书多乐事,奕叶踵芳声。”
原文地址:朱熹在福州地区的诗联作者:朱真

    朱熹,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文学家和教育家,是一位继孔子之后儒家文化的主要代表。朱熹一生多次来到福州地区。即使在避伪学禁时期,由于他的名望,也出于宣扬理学的需要,许多人请他赋诗、书联和题词,留下了不少他的诗联,弥足珍贵。

    淳熙十年(1183年)秋,朱熹初到福州西湖,见这里风景秀美,便吟了《游西湖》:“越王城下水溶溶,此乐从今与众同。满眼芰荷方永日,转头禾黍便西风。湖光尽处天容阔,潮信来时海气通。酬唱不夸风物好,一心忧国愿年丰。”接着,他上于山,游览廓然台,写下《寄题廓然台》:“昨日九日山,散发岩上石。仰看天宇近,俯叹尘境窄。归来今几时,梦想挂苍壁。闻君结茅地,恍复记畴昔。年随流水远,事与浮云失。了知廓然处,初不从外得。遥怜石上翁,鹤骨双眼碧。永啸月明中,秋风桂花白。”

    同年,朱熹又到福州,受赵汝愚礼遇后,心情舒畅。可是,到了浦上门人、女婿黄榦家里见了他的女儿,景况并不好,心情郁闷,遂写了《诗慰女儿贫》诗。这首意味深长的诗曰:“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莫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朱熹在北峰贤场书院讲学时,留有《题莲花峰》诗两首:“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云起山更深,咫尺悉千里。”“流云绕空山,绝壁上苍翠。应有采芝人,相期烟雨外。”

朱熹曾到现在闽侯县祥谦镇辅翼村的“吟翠书院”讲学,他下榻下卓村,常登五虎山(方山)曾留有一首《方山》诗,诗曰:“到山不识山面目,但见九鼻盘溪曲。归来几坐小窗下,倚天百尺堆寒玉。”

    相传,朱熹到今仓山区林浦濂江书院讲学时,有感于当地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理学的信仰,曾题:“文明气象”四字,并在附近城门处题刻《岩屏》诗一首,诗曰:“青碧晋升奇胜,登高四望平。天光笼雾障,佳气列云屏。结屋宁楼鹤,纹苔却照萤。藏书多乐事,奕叶踵芳声。”

    相传,朱熹于淳熙十五年(1188年)寓居连江县宝林寺,集众讲学。建于唐大和五年的宝林寺,是当时福建四大禅刹丛林之一。寓居期间,朱熹品赏到连江出产的甘甜多汁的雪梨后,赋诗《雪梨》一首,曰:“珍宝浑疑露结成,香葩况是雪储精。乍惊磊落堆盘出,旋剖轻盈照骨明。卢橘漫劳夸夏熟,蔗浆未许析朝酲。啖余更检桐君录,快果知非浪得名。”朱熹在宝林寺流连月余后,取道古田回建阳,路过小沧乡仁山村时,受到寄宿农户主人的热情款待,他特意书写“大学”二字聊表酬谢。

    瑞岩山,是宋代团栾居士所辟,是福清风景名胜。朱熹曾到此游览,有感于此地的景物秀丽,赋七律诗《游瑞岩》,诗曰:“踏破千林黄叶堆,林间台殿郁崔嵬。谷泉喷薄秋逾响,山翠空蒙昼不开。一壑祗今藏胜概,三生畴昔记曾来。解衣正作连宵计,未许仙灵便函却回。”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朱熹又一次来到瑞岩,写了《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感事兴怀》诗二首:“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缓带轻裘成昨梦,遗风余烈到如今。西山爽气看犹在,北阙精诚直自深。故垒近闻新破竹,起公无路只伤心。”“投绂归来卧赤诚,家山无处不经行。寒岩解榻梦应好,绝壁题诗语太清。陈迹一朝成寂寞,灵台千古自虚明。传来旧业荒芜尽,惭愧秋原宿草生。”同年秋天,朱熹再次陪同妹夫彦集等游瑞岩,留诗《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其中一绝曰:“风高木落晚秋时,日暮千林黄叶稀。只有苍苍谷中树,岁寒心事不相违。”可见,朱熹对瑞岩情有独钟,留诗最多。

    位于罗源县城南郊莲花山半山腰的圣水寺,朱熹曾客居传学,手书“南石古道”四字于客堂,并题联一副“圣水得源头,方知我佛本经不存贝叶;登山见真面,益信众生自性各有莲花。”后来,圣水寺客堂称为“文公书院”。

                                          来源:福州晚报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