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西游记》心学研究 ——百家评说古典小说《西游记》专题系列

(2017-04-21 20:24:01)
标签:

365

分类: 红学之外文章

                 《西游记》心学研究

           ——百家评说古典小说《西游记》专题系列

 

目录

作品目录

购买本书 预览本书 收藏 书评 

前言 1章 2章 3章 

前言

前言

近年来,关于《西游记》与心学的关系已经成为大家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且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袁行霈所编的《中国文学史》中明确了《西游记》与心学的关系,认为《西游记》在神幻、诙谐之中蕴含着哲理。这个哲理就是被明代个性思潮冲击改造过了的心学。因而作家主观上想通过塑造孙悟空的艺术形象来宣扬明心见性,维护封建社会的正常秩序,但客观倒是张扬了人的自我价值和对于人性美的追求。本专辑拟从心学的角度汇编文献,内容包括研究《西游记》心学研究散论、龙溪心学与《西游记》、阳明心学与《西游记》等方面的文章。

收起 

1章 《西游记》心学研究散论

1.明代中叶“心学”思潮与《西游记》

张蕊青

明中叶以后思想文化领域的多元化趋势,为通俗小说的产生和传播创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其中阳明心学与小说《西游记》渊源深厚。《西游记》主旨是"求放心",宣扬明心见性,"心猿归正"是全书的总体叙事框架,而"求放心"正是"心学"最核心的理念。小说所蕴含着的"热爱自由、自尊和自珍的精神"和与此相...   详情>> 

来源:《中国文化研究》 2011年第01期 作者:张蕊青

2.试论《西游记》与“心学”

杨俊

本文认为,《西游记》的哲学基础是以心学为依据的儒道释三位一体的多重复合形态,作者继承了宋明以来的心学之精华,加上自己对时代、社会的认知,融汇成洋洋大观的《西游记》,呈现出源于心学、超越心学的格局,为中国传统小说的理性构造、哲理把握提供了新途径。   详情>> 

来源:《云南社会科学》 1993年第01期 作者:杨俊

3.《西游记》的心学美学研究

房玉柱;马慧娜

从心学角度研究《西游记》是近年兴起的一个思潮,且已得到学术界的公认。心学美学是陆王心学兴起后在美学领域的表现,重在强调审美主体的内心体验。《西游记》自诞生之日起,人们就开始了从心学美学角度研究它。心猿意马、真假美猴王、六贼无踪、乌巢禅师的《多心经》、唐僧三徒弟的名字的含义...   详情>> 

来源:《名作欣赏》 2014年第03期 作者:房玉柱;马慧娜

4.《西游记》与“心学”新论

杨俊

本文将《西游记》的主题思想纳入明代的学术史中去研究,论述了《西游记》的产生、发展、完善过程,与“心学”紧紧相连,阐释了“三教合一”思想潮流对作品的影响。   详情>> 

来源:《河东学刊》 1998年第01期 作者:杨俊

5.《西游记》:艺术化了的心学

朱恒夫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深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与着重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形象地表现了修心正性、成圣作贤的心学理论。孙悟空从充满欲望的野猴到取得正果的猴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去心中之欲的过程。   详情>> 

来源:《东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04期 作者:朱恒夫

6.心学视野下明代《西游记》批评研究

臧慧远

明代心学的兴盛,无论在创作上还是在批评上,对当时小说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明代关于《西游记》的批评主要有:世德堂本中陈元之的《序》及其夹批、李评本以及谢肇淛等人的评点和评论;在这些批评中,均渗透着当时的心学思想。   详情>> 

来源:《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年第05期 作者:臧慧远

7.明代《西游记》批评的“心学”阐释

臧慧远

<正>《西游记》出现于明中叶,当时陆王"心学"思潮正蓬勃兴起。"心学"思潮下的关于"心即理"、"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的论点,强调"致良知"以此达到内在的超越和探索,对当时的《西游记》批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此一问题现代研究者早已密切注意,并对作品的内容、回目已做了详细透彻的研究。可...   详情>> 

来源:《小说评论》 2010年第S2期 作者:臧慧远

8.心学视野下明代的《西游记》批评

臧慧远

明代"心学"的兴盛,对当时的小说无论在创作还是批评上都产生了较深的影响。明代关于《西游记》的批评主要有:世德堂本中陈元之的《序》和其中的夹批,李评本,谢肇淛等人的评点和评论,在这些批评中均渗透着当时的"心学"思想。故本文拟就对明代受到"心学"影响的《西游记》批评做系统的整理,并在此...   详情>> 

来源:《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0年第05期 作者:臧慧远

9.浅论晚明心学自然性向先秦儒学社会性的回归——以论《西...

李辉

李贽晚明心学强调"童心",强调人应该无所熏染,应保持本真,不论是好色、好货、好勇,这都是人性的表现,只有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人。儒学强调仁义礼智信,强调如何教化人民。所以,无形中"心"、"儒"两学就形成了一种对比,一种碰撞。本文试图以《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如来形象为中心,浅论晚明李贽心...   详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 2014年第08期 作者:李辉

10.是儒家心学还是道教内丹学——析《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

郭健

《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中的批语虽然对"心"十分强调,但是其立足点并不是儒家心学,而是道教内丹学。批语的真正作者确实不是李卓吾,而是另一熟悉内丹学之人。   详情>> 

来源:《宗教学研究》 2010年第02期 作者:郭健

2章 龙溪心学与《西游记》

1.龙溪心学的传播与《西游记》中猪八戒形象的哲学内蕴

薛梅

王阳明弟子王畿传承阳明、发展阳明并超越阳明,使阳明心学因之而"风行天下"。同时,龙溪心学也在江浙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龙溪心学的传播对《西游记》的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西游记》受龙溪心学的影响,一改猪八戒在《西游记杂剧》中吃人劫色的"妖猪"形象,将其处理为"人欲"的象征。...   详情>>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04期 作者:薛梅

2.龙溪心学与《西游记》诗词的哲学内蕴

薛梅

《西游记》问世前的嘉靖后期至万历初年之间,正是王阳明心学最为昌盛、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时期。王阳明的弟子王畿(号龙溪)"以自然为宗",真狂、无欲、顿悟的哲学、文学宗旨对《西游记》作者的哲学思想及《西游记》的创作产生极大的影响。《西游记》延续了中国古代引诗入文的著文方式,运用大量...   详情>> 

来源:《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01期 作者:薛梅

3章 阳明心学与《西游记》

1.谈阳明心学与《西游记》的心路历程

潘富恩

古典名著《西游记》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到底如何去读?本文认为应该从当时的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明代中叶,王阳明“心学”大盛,《西游记》深受其影响,并将其艺术化而指出了一条心路历程。   详情>> 

来源:《运城高专学报》 1997年第01期 作者:潘富恩

2.阳明心学对明代神魔小说《西游记》的影响

王亚敏

明代中期,王阳明的心学逐渐成为学术思潮的主流,此时的小说也有了新的动向,以神魔小说代表作《西游记》为例,其突出的特征就是小说中的主人公主体意识明显增强,传统伦理道德观念与个体情感欲望之间相互对立。   详情>> 

来源:《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02期 作者:王亚敏

3.心化“西游”——论明代阳明心学在《西游记》中的投影

易翔宇

对百回本《西游记》主旨的探索,须从《西游记》成书历程所处的哲学背景、时代特征、社会氛围出发,结合对小说文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进行具体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明代阳明心学对《西游记》的成书有多维度的影响。   详情>> 

来源:《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02期 作者:易翔宇

4.从《三打白骨精》看王阳明心学思想在《西游记》中的渗透

邹旻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的成书经历了很长的历史过程,最终在明朝中后期定型。因而我们现在看《西游记》,可以看出当时的思想在书中的渗透,这其中就包括了王阳明的思想。   详情>> 

来源:《青年文学家》 2011年第09期 作者:邹旻

5.心学视野下的《西游记》研究——《西游记》与阳明心学之...

薛梅

自《西游记》诞生之初,强调《西游记》创作受到阳明心学的影响,并从心学角度探求作品之大旨就成为《西游记》研究的一个重要思路,且在当代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对明清时期序跋评点中的《西游记》与心学研究及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之后的《西游记》与心学研究状况进行了述评,系统梳理了...   详情>> 

来源:《明清小说研究》 2009年第02期 作者:薛梅

价格:18.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