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我的现代诗 |

三亚保平村探幽(15首)
•
1、夜访保平故事
孙继先
•
沿着窄窄的巷道
穿越三百年,拐进
一个晚清时期的小院
朵朵红毛球花绽开笑脸
已在哪里恭候多时
•
不知是花香,还是书香
抑或是茶香,缕缕浓郁的芳香
飘进了每个人的鼻息
•
女主人身着一件中国红
刚刚在文艺舞台上
回归到生活的舞台
一位小伙子的茶艺
酷酷的发型
刷新了所有人的目光
•
三间青砖灰瓦的民居
敞开式的房门
打破了传统人家的客厅
厨房,卧室的格局
取而代之的是茶室书房
跨过一道高高的门槛
我竟然不知
是先迈左脚还是右脚
每一个角落
都跳动着悦耳的音符
每一件生活用品
都浸润着文艺的元素
•
主人的热情
就像刚刚盛满茶水的茶杯
有点烫嘴,我用嘴唇抿一口
感觉玉龙雪山的雪花
在口腔里融化
纯净而又绵长
•
茶叙间,满天星斗
都在眨着眼睛,想象不出
一个小小的村落
一个小小的家庭
竟然会有如此浓烈的情怀
传承的历史,厚重的文化
•
告别一家三口
汽车又在窄窄的巷子穿行
直至走上宽阔的公路
望着一座座阁楼,商铺
习惯了夜生活的人们
我才被一股纯朴的民风
从梦境中吹醒
回到了现实
•
•
2、到访崖州民歌传习所
孙继先
•
在古建筑群穿行
失去了方向感,不知歌声
从哪个院落飘出来
我就放慢了自行车的速度
怕一不小心,轮胎的带花
压疼了满地跳跃的音符
•
走近一个古老的门楼
两只大红灯笼
屋脊喷涂的彩绘祥云
抬高了我的视线
•
几棵粗大的三角梅缠缠绕绕
擎起一片殷红
给一方福地,遮荫纳凉
•
散落在院子里的人们
佩戴着节日多彩的服饰
有的合唱,有的独唱,有的对唱
有的弹着扬琴,有的弹着中阮
有的拉着二胡
有的站在一旁细细品味
音乐的旋律,歌声的韵味
•
听不懂方言
我就将一本本发黄的手抄本
装进镜头,站在一面墙前抚摸
乡音的内涵,文化的厚重
•
有人说民歌传承人张远来
一会就到
我坐在一条板凳上等
直至等到一米阳光
把调试好的麦克
交给了一缕春风
•
走出那道门,左拐右转
自行车的轮子再快
也走不出一个小小村落的
一部千年的民歌史
•
•
3、初识张远来
孙继先
•
黑夜不识路
小汽车披着一弯玄月
从明朝穿越到现代
•
见到他时
他已在一栋小楼前
站成一颗明星
闪闪发光
•
抢先一步与他握手
感觉告诉我
他的手就是一把钳子
有力量,有温度
就像握着保平村的
往昔和未来
•
他是一位长者,可尊可敬
没有过多的语言交流
递给我的每一寸目光
都是那样慈祥,友善
炽热,坚定
•
我从不追星,但今天是个例外
在他家的客厅里
用各种角度和表情
与他合影拍照
竟然冷落了几杯
热情四溢的香茗
•
临别时,他把电话号给了我
互加微信后
名字还没有存到通讯录
彼此的心就通了
•
•
4、又见张远来
孙继先
•
拎着鸟鸣
又一次走进保平故事
邀约不如偶遇
孙老师!孙老师!请来坐
一个熟悉的声音
拉近了民族的距离
•
我穿一身骑行服
走进茶室
与闲适恬淡的文化生活
来一次近距离的对话
•
一落坐我就看到
一条历史的长河
从茶台潺潺流过
源远而又流长
•
老人家从茶筒里捏一小捏
自己的思想,放进茶壶煮沸
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
从茶壶嘴娓娓道来
•
就这样他讲着,我听着
顺着故事情节的脉络
他走近了我
我走进了他的内心世界
•
•
5、听张远来讲民歌
孙继先
•
花是鲜花的花
笺是信笺的笺
《花笺记》就像一根拨动的琴弦
优美的旋律,震颤心灵,仿佛
哥德正从欧亚大陆桥走来
与他一起吟诵
《中德四季与晨昏合咏》的诗篇
•
小偷与寡妇的故事
诠释了一位善良的女人
用一首首民歌
对人性的呼唤,爱与恨的对白
•
提起民歌,年逾八旬的他
就像《久久不见,久久见》中的阿哥与心上人阿妹对唱
情也真,意也切
•
听不懂黎语
我就在他的眼神里透视
文化的自信
在他的手势上捕捉
信仰的力量
•
宁远河的表情告诉我
是这片肥沃的土壤
喂养了千百年来
永唱不衰的民歌,传承也许是
一种责任,一座桥
一朵浪花,一股涓涓细流
一个逗点,一个音符
•
•
6、当候鸟邂逅民族风
孙继先
•
走进保平村,诗意
又一次被不同民族的
业余文化生活
碰撞出的火花点燃
•
一群候鸟
在青砖灰瓦间,在滴檐下
在花格子窗前飞来飞去
为一场联欢预热
•
我这个不速之客
怀揣一首诗
也站在舞台中央沾点星光
没有预约,没有彩排
一切都是那么随意自然
•
谁用一把手风琴煽情
引来了老阿哥和小阿妹
在《久久不见,久久见》的旋律中
深情的对视
•
谁与谁演绎的《敖包相会》
让《天边》的牧羊
在《青青原上草》奔跑
•
谁又与谁用萨克斯和葫芦丝
合奏的《十送红军》
犁开红色的土壤
播撒红色的基因
•
《西沙我可爱的家乡》
高亢而又嘹亮,我看到南海
一艘艘渔船正在扬帆远航
•
小小的古民居,刮起一股春风
吹绿了广袤的土地
吹绿了每个人的心田
不管是西南风,还是东北风都是民族风
•
•
7、河边那棵酸枣树
孙继先
•
我一个转身,你一个回眸
一种敬畏感由然而生
高大的身躯,让我必须仰视
裸露的青筋,可以见证古今
浓密的毛发,托着一轮红日
给岁月撑起一把绿伞
粗壮的手臂,拨开几朵白云
为子孙擎起一片蓝天
•
端起小河这面镜子
在你的影子里打捞
街坊的昨日今朝
村庄变迁
拿起清风这把梳子梳理
邻里的悠悠往事
袅袅炊烟
•
看着青里泛红的大枣
我不敢攀高枝,怕你种下的果
让我尝遍了人间苦涩的日子
甜蜜的爱情,辛酸的生活
•
不说前世今生
走进你的内心
你已历经寒暑
站立成一处风景,等我1800年
•
•
8、走在石子路上
孙继先
•
墙砖斑驳成往昔
门楼藏不住故事
一条路没有拐弯
却迷失了自我
•
蔡香居总是紧锁眉头
一幅春联把门
两个红灯笼看家
让风也望而却步
•
从民歌传习所屋脊
飞出的一地音符
有点硌脚,幸亏
今天穿一双沙滩鞋
才没有把牵动历史的
这根琴弦踩断
•
•
9、不灭的烟火
孙继先
•
鲜红喜庆的春联
把我引进一户
张姓老宅的昨天和今天
•
大门小门都没有设防
蝴蝶可以随意飞进飞出
采集斑驳的记忆
•
晾衣绳一头拴着清风
一头拴着阳光
为几件衣服晾晒心情
•
两口大缸,三缄其口
闭口不谈肚子里
曾经装过多少墨水
多少辛酸和苦涩
•
照壁上的字
藏在被时间之手
剥落的印痕里
不知念福,还是念寿
•
小女孩儿
往祸里打一个鸡蛋
用一双筷子搅拌方便面
浮出一朵云
•
一位老人
正坐在一本书里
做着不被打扰的梦
•
•
10、瓦片上的三角梅
孙继先
•
几位驴友
正在用一部相机聚焦
一个画面
•
一枝三角梅
抓住一丝风
也要感受一片瓦的厚重
•
瓦片真有定力
怀抱自己的梦
不为红尘的诱惑
而有所动
•
•
11、雨中游张家宅
孙继先
•
雨珠在接檐处舞蹈
瓦当挡不住涓涓细流
从滴檐滚落,把保平故事
串成一根线
•
照壁上的福字指了指
被云流出的眼泪
浸润的泥土,竹笋破土而出
孝顺竹长出一堵墙
•
登上门楼,透过光阴的瞭望口
历史给我一个回眸
李鳯翔和李鳯翥二兄弟
携妻带儿,从宋朝而来
何焕忙着开仓放粮
赈济灾民
潘隆奉皇帝之命
唤醒了黎峒裡的生黎
北宋宰相丁谓,坐在一条船上
撰写《天香传》
父亲站立成入海口
撒一张大网
母亲还在为宁远河捣衣
•
不想说什么是青梅竹马
两小无猜的支点
我用仰望的姿势抚摸
横七竖八的青梅木
找到了支撑历经风雨侵蚀的
老宅的脊梁
•
人去屋空,仿佛
一家人还在各自的
卧榻、闺阁、书房中
挑一盏灯,翻一本书
泼一纸墨,沏一杯茶
消费慢时光
•
我问春风,是谁撑起一把伞
为古老的民歌遮风挡雨
是谁用纤细的五指
弹一曲古筝《沧海一声笑》
春风轻轻撩起汉服的衣角
擦拭我被雨雾淋湿的目光
•
•
12、那辆木制的水牛车
孙继先
•
走进张家宅的大门,右手边
枝繁叶茂的树阴下
一辆饱经风霜的水牛车
碰疼了我的视神经
•
载满岁月的沧桑
也拉过茄子,辣椒,豇豆角
走过泥泞坎坷的路
也走过光明大道
装载过丰收的喜悦
也卸载过水牛的疲惫
•
一只生锈的铁齿耙子
还坐在车上,梳理
一庄庄往事,一件件传说
•
木制的水牛车
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已载不动光阴
成了一只小黄猫的暖床
它还在用自身
恪守着自己的本分
丁是丁,卯是卯
•
•
13、穿越时光隧道
孙继先
•
风
从一户张姓老宅
穿庭而过,拐个弯儿
就进了时光隧道
•
我
怀揣几分忐忑,尾随
穿越千年
也没有走出保平故事
•
面对一堵墙
不敢触摸裸露的青砖
怕脱落的旧事
砸到我的影子
•
哪里没有路,就往哪里走
也许是一种胆魄
一种情怀,一种精神
•
路,有起点没有尽头
打开那把生绣的锁
又开启一扇门,几声犬吠
叫醒了一个梦
•
•
14、何绍尧故居
孙继先
•
丝丝缕缕的藤蔓
还在努力地向坡屋顶
攀爬,眺望
期盼主人的归来
•
两把荒芜的心锁
找不到开启的钥匙
让一米阳光
陡增些许的牵挂
•
提着头颅出入港门
打天下的人
却没有亲眼看见
福到了
•
当年播下的红色种子
已长成参天大树
替代了恪守为后人
遮风挡雨的初衷
•
砖窗,不设防
大木作,小木作
都在支撑一堵
硬山墙
•
•
15、探访明经第
孙继先
•
走近明经第
一池小白菜,几棵甘蓝
在青砖灰瓦间
平添一抹绿意,一片生机
•
三合院不大,凸显了
民国建筑风格的简约
清代建筑艺术的厚重
•
金字架支起
一个人字的风骨
为马头墙外的新楼
拔高
•
透过直棂窗格,框定
一枝梅朵,一缕竹风
一个寿字,一个背影
仿佛清代贡生何焕
还坐时光这条板凳上
翻阅
人生这本书
•
•
作者简介:孙继先,笔名静观,一只候鸟。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省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兰西县诗词协会荣誉主席。现创作诗词诗歌六千余首。诗集《行走的风》主编;著有《孙继先诗词集》。获第十七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金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