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兰西诗苑新诗周刊 |

跟帖诗人: 兰兰
(本人作品端午节当日贴上,祝诗人们端午节快乐!!!)
端午的记忆
*兰兰
远古的传说已暗淡
五月五
梅子黄时雨,忧郁,迷蒙
锁定了龙子龙孙的记忆
笼罩了千年的哀痛与悲伤
一个求索的诗人
九歌光荣与梦想
在秭归的梦里日夜守望
把火一样的悲愤和热情
代代不息地承袭,传扬
吃粽子,喝艾酒,划龙舟
当一切安静下来,心沉寂下来
只有汨罗江
不屈灵魂的不屈精神,离骚的力量
日夜不停地流淌
吃过粽子,约正午时分
母亲拿来箩盖子
把用午时草煮过的鸭蛋
一个个直立起来
母亲不识字,不懂科学道理
只是沿袭一种习俗
难道为了好玩吗
答案肯定是:NO
暗示我们
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吗
好像又不全对
在一个衰败的家庭里
最好的解释应为
希望大家要站立起来
☆【兰西诗苑】☆2017同题诗第22期(周刊总第178期)
文/胡勇
怀揣经年的梦想
不停喘息的忙碌
栖息于节日的枝头
浅斟小酌的快意
随粽叶青葱的香味
弥漫于小村的额头
放眼四顾
恣意铺展田野的白水
全被乡亲用绿秧的神笔
一笔一笔,涂画成
希望的葱茏。一直
延伸到,远山的脚下
远山,不言不语
默默守护,整个坝子
青春盎然的希望
一直奔向东南的
南盘江,突然向北
拐了一个弯儿,又折返身
硬生生,将完整的平坝
切割成两半。江水悠闲地
在坝子中间散步,遇到远山
咆哮着,冲进远山的怀抱
再也寻她不见
五月初五啊,我从小就记在心里
汨罗江水啊,不知流淌了多少年
一个伟大的名字让我懂得了爱国情志
小时候的粽子是黍子和大枣做的
母亲头一天晚上煮好备齐
第二天早上祭奠先人神灵
然后才能全家人来吃
每个门头上都要挂上艾枝
为了避邪、消毒求个吉利
当年的新麦面用油炸出供品
庆祝一年的丰衣足食
早听说爱国诗人抱石投江
这是历史最早的为国捐躯
不知汨罗江里是否有鱼
龙舟竞渡,打捞先人的灵魂供祭
先人用离骚高仰问天
九章、九歌唤醒华夏山河天地
文明的真善美都在首首诗中
爱国情怀,燃起对端午的记忆
儿时在饭桌上数,一二三四五
一二三四五,却不知汗滴禾下土
土生土长的我,终于读了书
读了十一年书,终于读懂了端午
两千多年前,有位大夫屈原
没有治好楚国的病,投江寻了短见
见到他的诗,我叹了一口气
一口气吞下十二红,醉成了一团泥
父亲长挂在嘴边的就是青菜萝卜营养好
好在我不是很喜欢吃肉
但放学后肚子总是饿得咕咕叫
父亲就会说感到饿才是正常
记得那是我五年级身体最需要营养的时候
我放学回来看见祖母正在包粽子
还是香喷喷的肉粽子
饥饿的我用手捞出碗里拌好的肉就吃
完全忘了还是生肉
祖母来不及制止只骂了我一声傻
肠胃不好的自己居然没有吃坏肚子
想想那时的鱼肉真新鲜
现在虽然还有各种贩卖的高级粽子
但美味却远远不及那时祖母的肉粽子
江面上
鼓声呐喊声,响成一片
观看的人们挤满岸边
我们不得不改变主意
朋友家的阳台已整理
我们决定架起边上的桌子
顺便让朋友泡上一壶茶
茶香,粽香,水果香
那年,不用再去挤人群
我们喝着茶,吃着粽子和水果
一边看龙舟快速滑行
龙舟超龙舟
看的大家心情激动澎湃
有谁知哪个队是第一
每一组比赛,比抽根烟的时间还短
很快就能知道他们的名次
对端午就有了意味
尚未成熟的心志
随着踏青的脚步一起成长
既没有忧郁的神情
又没有迷茫的向往
走在时间的前列
用心对话每一天
守望着幸福的港湾
拾起片片热情
裹上生活的甜蜜如意
颂扬代代不息的传承
用艾蒿或雄黄酒
调试一生的健康平安
给世人强健和豪迈
在大潮激流中力缆狂澜
妈妈都要亲手包粽子
煮好,分给她的四个孩子
粽叶把糯米紧紧搂在怀里
就像妈妈的爱一样
香气弥漫着大地
五彩线,熏艾,煮鸡蛋
玩闹中,听妈妈讲民间故事
一位伟大的诗人,政治家叫屈原
因纳谏无效,投身汨罗江中
那时不懂,但也知道一个名字的高尚情操
如今,身在异乡
思念成行
异乡人的端午,粽子也不香
一壶雄黄酒醉了我,醉了太阳
《离骚》一阙,灵均的英魂与汨罗江水共天长
儿时的端午,一向只知道
妈妈煮的茶蛋有多香
不知米粽里包裹的乡愁有多长
更不知一叶艾草的香味中
还包涵着那么灿若星辰的诗章
那迎风飘摆的五彩葫芦
还寓意着幸福、安康和吉祥
青年的端午,慢慢懂得了
百转的愁肠中迂回的轻叹
郁郁的忧思里满眼的悲伤
走进泱泱华夏的诗歌典籍
上面端坐着一座不朽的雕像
听远古伐檀坎坎的余韵里
飘出一部《楚辞》的恢弘体量
琴音袅袅,香草美人的譬喻
在千年流淌时光里成为了绝响
中年的端午啊,有了更多的想象
多少零落,那遗世独立的身影
慢慢拉长了岁月遥远的遐想
我真的惭愧,无法用平凡
比照你仰起头颅的高洁形象
民难国殇,赋就了辉耀千载的华章
魂兮归来,谁愿在求索路上与君同往
一河龙舟的愿望在江水中无尽喧哗
怀念,一个诗人九死未悔的执着梦想
汨罗江中挤龙舟。
一年一度又。
千秋祭,祭千秋。
屈子活在人心头。
忠贞为国酬。
【诗苑同题】端午的记忆
黑龙江兰西
想起了妈妈微笑的面颊
一盆鸡蛋桌上放
哥哥姐姐兜里装
闻着浓浓的绿粽香
想起妈妈缝的花香囊
五彩线绳手上缠
远驱蚊虫幸运享
如今我们已经长大
妈妈却去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放不下思念的行囊
那里装着我童年幸福的家
夕阳拉深了夜色
梦长
梦会插上翅膀
和着蓝天白云
去亲嗅妈妈的体香
消瘦的楚辞
风生水起
艾香溢出五月的肌肤
涟漪翻卷
锣鼓声声
一个个粽子
饱满的思念倾巢而出
诗经水面结巢
盛大的祭奠绿了水域
龙舟穿越
河流在飞
汨罗江上,一叶扁舟
趟过了,楚国悲戚
底蕴,或在孤寂留白
人间的泪花,铺陈
青春里的注脚。一汪
江水的血祭,叩响
一扇风吹的门坎
覆灭了,适才伤情
一株艾蒿的蔓延
残墙南国,抑郁唱词
思潮蜂拥的空地
一碗雄黄酒的喧闹
祛除五毒的细节
旁落街市,分裂了
捻细的青灯,借去
民俗,谛听端午
些许记忆的药引子
端午的记忆
是属于姑姑的
因为姑姑是端午出生的
姑姑的名字叫“粽”
记得每年端午这天
全家都要喜气洋洋
为姑姑庆生
后来才知道
端午是属于屈原的
因为这一天诗人抱石投江
成为人们永远缅怀诗人的日子

=============================
《【兰西诗苑】时间都去哪儿了(2017第21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77期)》
《【兰西诗苑】趟不过去母亲那条河(2017第20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76期)》
《【兰西诗苑】初夏的雨梦(2017第19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75期)》
《【兰西诗苑】谁在一幅画里等风(2017第18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74期)》
《【兰西诗苑】夜宴(2017第17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73期)》
《【兰西诗苑】抹不掉的乡愁(2017第16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72期)》
《【兰西诗苑】窗外(2017第15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71期)》
《【兰西诗苑】祭扫(2017第14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70期)》
《【兰西诗苑】一钩弯月(2017第13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69期)》
《【兰西诗苑】你是我的二维码(2017第12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68期)》
《【兰西诗苑】枕着墨香入眠(2017第11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67期)》
《【兰西诗苑】采一缕阳光扮靓生活(2017第10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66期)》
《【兰西诗苑】黑土地的留白(2017第9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65期)》
《【兰西诗苑】静物(2017第8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64期)》
《【兰西诗苑】今夜,煮沸一锅思念(2017第7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63期)》
《【兰西诗苑】读你在春天
《【兰西诗苑】拜年(2017第5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61期)》
《【兰西诗苑】翻捡年的记忆(2017第4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60期)》
《【兰西诗苑】邀约(2017第3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59期)》
《【兰西诗苑】守望(2017第2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58期)》
《【兰西诗苑】时间的脚步(2017第1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57期)》
《【兰西诗苑】围城(2016第52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56期)》
《【兰西诗苑】大约在冬季(2016第51期同题诗周刊总第1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