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意雕刻的一段时光
——读许放诗集《彩虹的那边》有感
孙继先
墨香包裹着大兴安岭的树香,草香亦或是花香的味道,弥漫在我的小屋,这在东北的仲春还没有见到绿叶之前,顿感提前进入了鸟语花香的真正春天。打开许放寄来的《彩虹的那边》诗集,就像见到久违的老朋友一样,亲切,自然,亢奋,伏案读起来。
缘于偶然,一次在茫茫的博海中浏览,一个叫许放的名字映入我的眼帘,不知是男是女,是名家还是草根,与命运抗争,小小的病床成就了她的文学梦,是同情怜悯之心,让我产生了进一步了解这个人的兴趣,当得知她即将出版一本诗集,书名叫《彩虹的那边》,阅读了她博客的部分作品,读着读着,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朴素无华的文字功底,深深地感染并折服了我,一种对生命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乾坤。要说大兴安岭是绿色的山,那她宽广心胸就是足以容得下这座青山的海,每一座山头,每一个谷底,每一棵树,每一朵花,每一根草,天上的飞鸟,白云,风雨霜雪,无不是她笔下诗的倒影。然而,这些都不是我想要说的,呈现在我面前的不是一首首诗,不是青山绿水,而是用刀刻的时光凝固成一幅幅版画,没有粉饰和雕琢,厚重,立体,阳光。用真情实感,透视万物的心灵,用诗的语言诠释了对生命的感悟,洞悉和求索。
捧着寂寞在云上写诗,让这本诗集有了色彩的动态感。
“离开你/仿佛离开了大地”,“雨夜/独醒着一颗流泪的心”。此时的心境有谁能懂,又有谁能撑得起,放得下,只有经历过皮肉之苦,心灵之痛的人才能感受到“突变像十二级台风/横扫一切”的境况,是多么的艰涩无助。当读者看到《彩虹的那边》组诗,这个本身就充满色彩的标题,雨后初霁,江河沐浴后的清新,让人不心旷神怡都很难,这是作者内心《寂寞独白》,“点燃一支烟/让火柴头上的浓浓烈焰/把蓄满双眼的湖水烤干”,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无助时的眼神。把自己比作一只老《等》,既然“我的秋季/没有花期/时间无情的印证了这一段人生”,还不如坚定信念,“那就学会站立吧/像一种叫老等的水鸟/等……”作者没有悲观厌世,有诗为证,就让那《一粒飘游的种子》,《挂在我心灵的卧室里》,虽然《静夜哑语》,坚强地《打捞》那个《多雨的夏天》,《无言的倾述》让《季节的风》,挂在《彩虹的那边》,《山的启示》不是她的背《影》,是一场《梦》。
从梦里回到现实,她又是那么乐观向上,对生活对未来的憧憬寄托在《倾听花开的声音》,“我常常倚在门边/望着白云自由的离去/真想把孤寂与无奈/还有淡淡的哀愁/挂上去/借着风的翅膀/目光穿过荒凉的大地/赶赴春天的约会/打探花开的消息”
《在白桦林中放牧心情》,“飞龙鸟起飞的姿势/惊起心头的诗絮。”这诗絮是小鸟的叽啾;是达子香的芬芳;是一缕霞光;覆盖了所有的孤独与无奈。灌木丛微风的助推,给了许放在云上写诗的飘逸,自如,洒脱,向上的无穷的力量,让人觉得读一颗沉重的诗心是那样的轻松,读者也情不自禁地乘上了彩虹,成为彩虹那边的一首诗,同作者一同《划过岁月的河》。
蘸满乡情在大山里种诗,让这本诗集有了绿色的生命力。
也许是病痛的折磨,让她无法走近大山,贴近鲜花绿草大树,那就只好像笼中鸟一样扑棱棱翅膀,在门缝里窥视春天,心灵的《跋涉》就像“一壶淡茶/正孤独地吞云吐雾/我蜷缩在自己的梦境里/看所有的花朵/自由来去。”无论春夏秋冬,她的诗总是随着季节变幻的颜色寻找快乐,春天她是《一粒种子》承接着一株《蒲公英花》,柔弱而又坚硬的头顶开寒冰,把黄花的梦送到天涯;夏天她《和一棵树的对峙》,借诗的枝词蔓语,给太阳遮伞;秋天她又是一把《永不熄灭的篝火》,托举着山上的一片红叶,把成熟的风韵,《生命的秋天》收进书签;冬天她又变成了一枚《雪》花《走过冬季》,像一根天鹅的羽毛,风一样的轻盈,雪一样的纯净,《同雪花一起舞蹈》“把杂念羽化成歌/修炼成阳光下的雪野/于风中的静美/喁喁/缤纷生命欢乐。”
诗的种子播种在大山上,叶子的魅力染红果实的韵脚,挂上《五花山》,“山里的秋天/是蓝莓/亚格达/山丁子串起的项链/挂在兴安岭的大街小巷/野蘑菇 / 野灵芝炫耀在房檐下/松树塔又一次举起大山的丰腴/雁阵低飞盘旋不忍离去/蚊帽也遮不住欢乐惊喜/小松鼠上窜下跳/是不是要把五花山搂在怀里 ?”
许放是一位无名诗人,她坚守的那块芳草地给了她多少诗的灵感,谁也数不清,《心灵的守望》,抹去《乡愁》,朴素的《土豆花开》的时节,她置身其中,与庄稼对话,一片紫色的花丛,绽放着许放靓丽而又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青春岁月吗?写到人生,其实不一定富丽堂皇,每天平平淡淡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人生画卷。也许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倾听花开的声音》,见到了《母亲》,一个大地《行者》的《归来》,那些过往的《痕迹》,《散落在叶尖上的年华》,诉说着《春天,秋天,和我》的故事。把自己丢失在大自然中,灵光一闪,画面定格在富氧离子身上,此时心被风打开,与蓝天白云对话,认知大山的恩赐,诗就成了她舞蹈裙裾弄出的清影,是一种沉静和恬淡。
展开一幅《春天的麦田》,“风和叶子说话的声音/正在激活我内心深处的记忆/坐在童年的快乐里/那些尖叫的野花与惊喜/那些蜻蜓与蝴蝶的梦/那些黄花遍地的蒲公英/那些飘在故乡上空的麦穗/那些青葱的岁月/和耳边的风一起舞动。”我觉得这些诗句就是田间种出来的,句句都摇曳着绿色的生机,散发着山花的香薰。
怀揣着爱在画中刻诗,让这本诗集有了立体的厚重感。
爱是文学艺术永恒的主题,许放在诗集中所表达的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一种广义的爱。艺术是相通的,自古诗画是一家。这本诗集不但让我对她的诗歌大加欣赏,还有版画。我所理解的版画是在木板上刻出反向图像,再印在纸上欣赏的一种视觉艺术。而我给诗歌下的定义则是,一种用凝练的文字表达出来的带有乐感的语言艺术。宋严沧浪在《诗话》中云:“诗者,吟咏性情也”。许放则把两门艺术融为一体,她雕刻的版画在静止中流淌着诗,而当你知道她书中的每一幅版画都是出自许放之手时,呈现在你面前的每一首诗歌又何尝不是一幅幅动感十足的版画呢?书中一共收录许放原创的五幅版画,虽然我不懂版画这门艺术,在我看来幅幅都是精品,她的版画构思加进了诗歌的元素,这样的构图就像她的诗歌一样,不光是呆板单调的刻形,而是着重内涵,写意,传神。在版画《向往》中她这样写道:“踏歌而来的韵律/总令人向往梦境般的辉煌/海阔天空/蓝天白云太阳/把愿望挂在帆上/心就会自由翱翔!”在这幅版画中她运用抽象思维,把大海,蓝天,白云,太阳都用粗犷而又细腻的线条表现出来,既简约又博大,然而这并不完全是她要表达的全部,她所要说的是你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是韵律,是梦境,是挂在云上的帆,是一颗心在飞翔,说到这里让我想起凤凰涅槃重生,大自然赐予的力量,只要怀揣一颗爱心就能浴火重生,这不是神话,是一部体现诗人宽阔胸怀的诗情画意。
用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来诠释爱是这本诗集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尤其是作者把对母爱写得如此饱满,“青草般茂密的爱/是《挂在四季里的太阳》/你用温暖和臂膀/把天真岁月喂养……”对于《母亲》给自己细腻入微的爱,她没有用平铺直叙来描写,“我们青葱的岁月/被您梳理成行/如同一株株饱满的谷穗/在秋日里/被您用目光抚摸/欣赏。”我好像读出了八十多岁母亲坚定的目光,抚摸着女儿的肩膀,给了女儿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把《母爱》刻在画上,岁月的年轮有多深,爱的能量有多大,只有母亲的微笑知道;把童年的心刻画在《梦幻》里放飞,种子的生命力有多强,只有广袤的原野知道;把《希望》和理想刻在画上,生命的厚度和长度,只有走过的人知道;把痛苦和快乐刻在画上,只有《深思》后对生命的感悟和生命的意义才能有更深的理解。原来幸福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之上的心态,这心态就是时光隧道里的阳光。她的诗画无一不表现出作者“芬芳琉璃时光/相视无言的美丽/互为风景/温暖人生!”
现在的许放早已走出被病魔缠绕的一段时间,时常看到她手拿相机,带上从来没有放下的笔和刻刀,精心雕琢着她的诗意人生。说是认识许放,不如说是我认识她的诗,我们甚至没有一面之交,但我要让你,让他〔她〕,都读一读许放,读许放如读诗,读诗如读许放,读《彩虹的那边》的空气,阳光和水,这富于生命的三要素,就是这本诗集的生命价值所在。“雨后的天空/挂着云彩的梦想/我攀在云里张望/彩虹露出笑脸/那可是生活的向往//清润的雨珠/刷洗着忧郁与浮躁/经雨的大地/会更加茁壮//展开翅膀/练就鹰的胆量/即使前方悬崖峭壁/又有何妨。”这就是一个不肯屈服于命运摆布的人,发自内心的呐喊,坚强不挠,勇往直前的许放,用诗歌铺就人生之路的一段时光。
读罢,忽然在我眼前产生一种意象,这意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牵引着我每一根神经,这挂在《彩虹的那边》的意境正是许放笔下的灵魂,也许是风的骨头,云的衣裳,小草坚韧的性格萌生的刚柔,大山的伟岸情怀……
附录:许放诗集《彩虹的那边》五幅版画

《幻梦》
放飞童心,放飞梦境,像一粒粒种子,奔跑在广袤的原野,去花开有声,去展示美丽的生命!

《深思》
在时光的隧道穿行,凝望和呼唤,都是心灵的震颤,守候暖暖的梦境,守候一轮永不落的太阳!

《向往》
踏歌而来的韵律,总令人向往梦境般的辉煌,海阔天空,蓝天白云太阳,把愿望挂在帆上,心就会自由翱翔!

《母爱》
当菊花一样的皱纹,开满沧桑,岁月的根须依然奉献最后的能量,滋养枝干,滋养叶的茁壮,滋养明天的希望!

《希望》
如花似玉,多彩而美丽,大千世界,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是一道风景,芬芳琉璃时光,相视无言的美丽,互为风景,温暖人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