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真穷!”不足五岁的小孙女用她那懵懂的目光审视着农村的面貌。下了公路,路开始坑坑洼洼,一处半拱的似桥非桥的路面肯定要刮车底盘,我们下车步行通过,小孙女不知道用什么标准评价农村,才发出了刚才的感慨。
星期天,天气特别好,早就想亲近大自然,小女儿从另一个城市回来了,难得一聚,想法一说,一拍即合,大女儿一家三口出车,一共六人直奔距离我家二十公里开外的自家杨树林。八月正值夏末秋初,车窗外一片片墨绿色的庄稼,就像水墨画悠悠地向后移动着画面,不一会就到了目的地,车门一开庄稼野草树木混杂在一起的自然野味的清新,顿感心旷神怡。六排杨树齐刷刷地列队欢迎我们,微风吹拂着枝杈,不停地向我们点头哈腰,拍手致意,两侧通风好的两排已经成材,中间长的七高八低,错落不齐,就像我们子孙三代一样,辈份分明,白色中润泽着青绿的杨树,散发着原始森林的芳香。坚强的野草从树空中板结的地面上一个劲地向上蹿,倔犟地品味着生活的甘苦,头上顶着的鲜花不时招来蝴蝶、蜜蜂、青蜒等,孙女一个劲地喊:“姥爷姥爷快来呀,快给我抓个蜻蜒啊……
!女儿忙着留下这美好的回忆,闪光灯咔嚓咔嚓一个劲地闪,我从树地走进玉米地里,想亲自观赏感染一下这丰收的喜悦,玉米蓼散落的粉状物沾满衣襟,看着那硕大的双胞胎玉米棒别在棵棵玉米的腰间,就像当年双枪老太婆,红缨闪烁着英姿,向我们炫耀着丰腴的美丽,就像嗅到了小时候在原野烧玉米散发出来饱浆的纯正芳香。一排排葵花整齐划一的矗立于垄上,金色鲜黄的葵花头微笑着向着太阳,不忍失去这美好瞬间记忆,我们先后站在葵花地里与葵花互比笑脸,看谁笑的最温馨灿烂。时间不经意间流逝,圆圆的太阳已经转向了正南,肚子里叽里咕噜叫了起来,每天中午吃饭时也没觉得饿,怎么今天在大自然中活动,体力消耗大,新陈代谢快,还没有到中午就饥肠辘辘了。回家的路上我的电话突然响起,“喂你好!你是哪位?”我接起电话问道,对方答道:“我是阿呆,姐夫你在哪里,中午我请你到我家吃饭。”啊,阿呆!真有贵人呐,饿了就有人请!还是从国外回来的。没有客气,没有寒暄,“好!正好顺路,一会就到你家!”我爽快地答应了邀请。

阿呆家与我爱人家是世交,她们那种朴素的浓浓的乡情感染了我这个后来居上的人,可以说是超越了血脉传承的情愫,从爱人那边论我管他妈叫二姑,阿呆现在是某大型企业驻R国代表,署期回家探望母亲,与之叙旧,千载难逢。阿呆在我们亲戚中值得炫耀和自豪,在家乡也是十里八村让人羡慕的榜样,当地的中小学教师不止一次地以他为榜样,把他艰苦读书求学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别看他现在工作风光,但他从不忘了那苦中有乐的学习生活,从不忘记亲戚朋友,乡里乡亲对他的帮助和支持,尤其是他的妈妈,供他上大学的辛酸历程。
是的,孙女说的没错,农村确实很穷很苦,阿呆家也和千百万个农村家庭孩子一样,其父辈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憩的田园生活,前些年确实很穷,在阿呆还没有上中学时父亲过早地离他们而去了,生活的重担落在了母亲身上,一家四口人要吃饭穿衣,阿呆要上学,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农村母亲,说啥也要把孩子供出手。阿呆学习非常刻苦,城里的孩子们可能不相信,那时的农村还没有稳定的供电,每天在家学习时都遨到半夜,他的家庭条件不允许让他用蜡烛,只能用煤油灯,一夜的苦读,早晨起床后鼻孔都是黒的,咳痰都是炭黑色。上高中后每天晚上过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进入梦香了,他要还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点燃一支卫生香,用那点点的微光照亮了求学的路程,也照亮了人生目标价值的实现。记得大学毕业前实习,他有机会到讲R语的国度去实习,生活的窘困使他犯了难。我听说几个舅舅每家给拿一些钱资助他去实习,我与他是同辈份,没有任何人要求我也这么做,但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当时我家还没有多少积蓄,但我想人在困难中是最渴望有人搭一把手的,于是我强烈要求也加入其中,这件事情让他们家非常感动。但我是做了一件我应该做的事情,没有觉得有什么高尚。人生的路是自己走出来的,他大学毕业那年正赶上R语种人才急需,他现在所在的单位急需翻译,他是学校的高材生,笔试面试一路绿灯。寒门出了个骄子,没有一点人力所为,消息不胫而走,亲戚乡亲沸腾了!
“到了,那就是阿呆家!”爱人怕女婿一加油门走过了头,提前指着牤牛屯西头,一片高大葱郁翠绿的杨树林旁边说,她的声音也把我的回忆打断了。杨树林东侧幽深的小路径直通向老阿呆的园子,进入菜园,一股扑鼻而来的青菜散发出的阵阵香味,萦绕在空气中沁人心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棵李子、黄杏、太平果树,虽然果实稀疏,树枝上那鲜红色熟透的果实,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诱人,伸手触及的高度已经空空如也,只好站在板凳上够几个给孙女赏赏鲜;苞米倒是长的杆高棒大,怎么有些苞米站立着就光剩下光秃秃的苞米瓤子了,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夜晚老鼠光顾偷吃的结果;看那高高的马铃薯秧就能判断出,地下一定结着硕大的果实,伸手薅一棵,果不其然,一棵秧上提溜嘟噜结了十几个大土豆,最大的一个足有七八两重;嫩绿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黄瓜架,大而粗的深黄色的黄瓜种在阳光下像是朝你微笑;豆角架上提溜搭拉的青色的挤豆、白色的兔子翻白眼豆角,像是倒垂的小精灵,鼓着豆子朝你抛着睸眼;熟透的黄菇娘、紫菇娘落满了垄沟,小孙女还没有在地上直接拣菇娘吃的习惯,两只小手都捧满了菇娘不知所措,溢满喜悦的小脸蛋忙碌的润上了粉红色,拣起来不吃都香气扑鼻;羞涩的茄子像是一个个小姑娘,见到生人涨红的脸颜色深的发紫;几垄辣椒青翠欲滴,密密麻麻的辣椒互相拥挤着,排着杂乱无章的队伍,偶尔有个红辣椒分外显眼,小青椒让我垂涎欲滴,敢紧让人摘几个微辣的准备一会下饭;一嘟噜一嘟噜熟透的红黄西红柿,相互挤着香油玩耍嬉戏,在阳光下朝你绽放着笑脸,欢迎着我们这不经常登门的亲戚。走出园子进入庭院,小院收拾得井井有条,干净整洁,东西摆放有序,从主人们那灿烂的笑脸上,我读出了一家人勤劳、节俭、殷实、富庶、知足的乡村生活,这就是农村人常说的正经过日子的人家!
虽然我不常去二姑家,但我从不见外,令我高兴的是多年不见的三姑、老姑也不请自来,让我着实感到亲切,我在她们面前从来没有晚辈的拘谨,相反她们都是我的朋友。这不,三姑就是我的一位QQ好友笨牛,她在起QQ妮称时争求我的意见说:“笨牛是不是太土气了?”我说:“你生长在牤牛屯,叫笨牛是你的光荣,我还没有这个资格叫呢!自恃笨牛其实是聪明,我欣赏老黄牛的笨拙、稳健、忠厚、老实,自恃聪明则反被聪明误吗!”她哈哈大笑接受了我的意见。主人乐呵呵地端上来活蹦乱跳的粘鱼,黄色的粘液证明是野生的,没人会收拾,我挽起袖子就参加了战斗,几条鱼一会就收拾妥当,大女婿也亲自端勺炒菜,我们那个实惠劲就像一家人一样,完全没有初来乍到的距离感。大家七手八脚地忙活,一会香喷喷的一桌子饭菜就端上来了,望着那些都是亲手在园子里新摘的菜,鲜嫩、绿色、环保,色香味俱佳,满桌子的菜散发着香味直往鼻子眼里钻,有的还是自己劳动的成果,真有喝点小酒的欲望,因为我不胜酒力,所以平时很少喝酒,今天不知是情之所致,还是盛情难却,我们是开怀畅饮,海阔天空,谈笑风生啊!完全没有了姑爷子的体面与矜持。我们谈国际形势,谈地区热点;我们谈国民经济,改革开放;我们谈百姓增收,三农问题;话题自然谈到了我的博客,说实话,阿呆第一次看我的博客时就给我提出了中肯的建议,让我买一部好相机,发博客要三有,有一篇好文章,有一幅好图片,再配一首好音乐,文字加艺术,这样你的博客就有血有肉了,图文并茂,生动鲜活,引人注目。细心的博友你会发现,最近我的博客就是按照他的指点在完善提高。二姑看着我们酒兴正浓的高兴劲,在一旁咧着嘴,眯着眼睛朝我们笑,其实老人家不用语言,我就能猜透她的心思,看着我们晚辈这么融洽无间的关系能不为之高兴吗?其实大家很可能说我今天是朝着老阿呆的,恕我直言,老阿呆母亲二姑是我最尊重的人,她的辛酸苦辣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我能帮助她老人家分点忧解点难,力所能及,举手之劳,理所应当。现在的农村,已不是过去的农村;现在的生活,已不是过去的生活;现在的二姑,也不是过去的二姑了;现在的阿呆也不是过去的阿呆,今非昔比,生活如蜜,变化之大,天地之间。其实老阿呆个很孝顺的儿子,他们两口子在城里专门为老太太买了楼,让老太太脱离农村环境,享受城里人的生活。农村这个院落是他们的一个后方基地,我看着也很亲切,因为当初盖房子时也有我的辛劳,我也挖了一锨土,撮了一锨泥。现在由他的姐姐、姐夫居住、打理、修缮、看管。到农村这个老院子、老房子是为了调剂一下身心和生活。现在是城里农村想在哪里呆就去哪里呆,想在哪里住就在哪里住,这样的生活你说惬意不惬意呀!
回家的路上,我们还沉浸在刚才的热闹氛围中不能自拔,在回味欢乐中你一言,我一语各自发表着的议论,这时小孙女歪着脖子又发感慨道:“这农村也不穷啊!”是的,穷过,党的富民政策就像久旱逢甘雨,小苗逄甘露,让中国大地上广袤的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是穷,但它是磨练意志的最好课堂,人生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才能激发人的潜能。穷!在我看来也是一笔精神财富,让你在今后遇到比这大多少倍的困难时,你会义无反顾,勇往而直前!
我们不想沾阿呆什么光,我们要的只是一个名,穷屯寒舍也能走出骄子!他的职业是平凡的,算不上什么骄子,但在我们这些亲戚乡亲们的眼里是有出息,他的故事给晚辈们提供了学习的榜样,这比积累多少财富都珍贵。
阿呆和笨牛一样,小名自恃阿呆,其实他一点也不呆,不然一个国际上知名的大企业怎么能权全交给他打理呢!阿呆不管他今后出息到哪里,干多大的事业,哪怕是当多大的官,淳朴的乡情决定了他的本质,永远都不会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都不会忘记在他身后注视他成长的那些父老乡亲!

图文均属原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