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青艾草,沉淀岁月的芬芳〔原创散文〕

(2011-05-23 15:40:25)
标签:

端午

艾叶

鲜嫩

风俗

艾龙

香薰

药材

止痒

消肿

童年

文化

分类: 我的散文

    青青艾草,沉淀岁月的芬芳〔原创散文〕

 http://blog.sina.com.cn/lm/ruiblog/index.html
       感谢守望时刻圈主冰花花推荐新浪首页成功,

     因为使用圈子链接推荐,没有荐字的首页文章


 

    端午采摘艾叶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习俗,艾叶也叫艾蒿,又叫艾草,各地叫的名字不一,可是艾草的用途大同小异。本文就暂且叫它艾叶吧。我的童年是在农村长大的,所以端午节对艾叶有割舍不下的情结,端午节临近,嫩嫩的,清爽的艾叶芬芳,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觉

 
馨香艾叶忆端午〔原创散文〕

  在农村过端午节,太阳的笑脸还没有露头,家家户户的房檐上,就都插满了翠绿的杨树杈,树杈上挂着五彩缤纷的葫芦,端午节的氛围热烈而富有情调。早餐大多是吃面条或者馄饨,荷包蛋和艾草是必不可少的,热汤面条或馄饨面中荷包蛋漂浮在水面上,再点缀上淡绿色的艾叶,那嫩嫩艾叶的汁液,把锅中的汤浸染成了浅绿色,就像翡翠中镶嵌着颗颗珍珠钻石,嫣然一道价值不斐的艺术品;锅里宛如一潭涟漪的湖水,金鱼在水面上游荡,白里透粉的荷包蛋就是荷花,在艾叶荷托的衬托下,绽放美丽,既秀色可餐,又不忍心碰触这雕塑的画面。缕缕白色的水蒸气,一股清香淡雅扑面而来,没等喝下那杯红酒,已经醉在其中,顺着升腾的雾蒙,我的思绪回到了童年端午采摘艾叶的玩耍之中。

青青艾草,沉淀岁月的芬芳

  端午节在我们北方,是进入初夏的季节,我们这些孩子们,过完春节、二月二,就盼望着端午节的来临,差不多半年没有见到荤腥的人们,端午节能吃上一顿肉馅饺子,生产队要杀一口猪,每家平均分一小块猪肉,妈妈把肉领回家,留一半抹上自家特制的大酱,挂到仓房屋顶上风干成腊肉,待平时炒菜时放点肉腥。光顾着玩的我们,对吃饺子并不怎么感兴趣,感受的是那艾叶放到饺子锅中,饺子上下左右翻滚,就像一个又一个浅绿色的元宝,预示着财源滚滚而来。

    农历五月初一,就有端午节的气氛了,天刚朦朦亮,主妇们就开始抠鸡屁股,摸摸今天有几个小鸡下蛋,小孩子们瞪着眼睛,看着小鸡从鸡窝里跳出来,咯咯哒!咯咯哒地叫着,骄傲的母鸡,扬起通红的脸庞,向我们炫耀着,告诉我们她已经下蛋了,我们也毫不客气,急忙把还带着母鸡体温的鸡蛋,小心翼翼地交给妈妈,妈妈用墨水标上记号,初一的鸡蛋,端午节煮艾叶蛋,小孩子吃了管肚子疼的。从这一天开始,人们就开始采艾叶了。

青青艾草,沉淀岁月的芬芳〔原创散文〕

    艾叶一般生长在沟壑旁,荒地隔,树丛中,小园和田野不是人工种植,你是找不到艾蒿踪影的,那时艾叶都是野生的,艾叶的生命力极强,年年像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生生不息,只要根植在土壤中,不管环境怎样恶劣,土地怎样贫瘠,她虽然说不上美,可她总是把芬芳带给人们,让喜欢艾叶的人们充分享受她的使用价值。人们或是一家老少,或是三五成群的玩童,或是闺中密友,或是热恋情人,直奔荒芜的野外,艾叶一般喜欢群居,向阳的山坡上,树丛中,生长在背风的地方,离老远你就能看到艾叶群,茂密的草丛中,唯有艾叶高出一头,阳光下闪耀着银色的荧光,淡绿色的艾叶秆儿,随风摇曳,向人们炫目着她的存在,带锯齿的叶片,与菊花简直就是孪生姐妹,唯一的区别,就是花的形状大小不一样,等到了端午节那天,家家都采摘不少艾叶。端午节前后是采摘艾叶的最佳时间,不知是老天特意安排,还是自然规律使然,这时候采来的艾叶,不老不嫩,白色的绒毛,就像少女浓妆艳抹,有些娇嫩欲滴,还有些矜持羞涩,没有完全纤维化的艾叶,散发着一股青春气息,人们一抱一抱地往家采摘艾叶。


馨香艾叶忆端午〔原创散文〕

    端午节早晨踏青,是我们的一个良好习惯,清晨四点多钟,大人小孩老早就起来了,煮好艾叶鸡蛋,家中几个孩子每人三五个平均分配,同去踏青的小伙伴们,早已经等在你家大门口,焦急地眺望你的出现,一见面打招呼的礼节就是碰鸡蛋,一人手里拿一个艾叶蛋,手举过头顶,猛力往一起磕,一方的鸡蛋壳碎了,另一方的鸡蛋完好无损,鸡蛋没有破的小伙伴就是赢家,而输家则首先享受到了端午节艾叶蛋的美餐,然后飞也似地一溜烟向着草甸子跑去。紧张的学习生活,好不容易赶上端午节,来到宽阔无边的甸子上,放松一下身心,小凡、关柱等十几个孩子,先找到一片麦田,当然最理想的是找到一片艾蒿群,双手捧起露珠,往脸上撩拨露水,清晨的绿野,草丛中散发着负离子的芬芳,夹杂着艾叶的微微苦涩,心肺都跟着洗了一个艾叶澡,那种美妙,不亲自拥抱大自然,你是感受不到的。洗完脸后,也不管露水大小,反正半截裤腿已经让露水搭透了,仰望蓝天,躺在草丛里,互相谁也看不到谁,双手放到嘴边,形成喇叭状,发出一阵声嘶力竭的呐喊!聆听着大自然的回声,触摸着大自然的脉搏,在草丛中欢呼,在欢呼中愉悦。不知名的鸟儿在蓝天上飞旋,随声唱和发出悦耳的鸣叫;喊声惊动了不远处的白兔,魂飞魄散的白兔竖起耳朵狂奔,不一会就消失在蓝天与草丛的边际。我们不恋黄花养眼,不看红花夺目,不喜兰花幽雅,不睹白花飞蝶,繁花似锦,视而不见,专门采摘成片的艾叶,放在兜里,拿在手上,听大人们说,端午兜里放艾叶,可以驱邪避灾,就连飞蛾都不敢靠近你,难怪艾叶上从来没有虫卵咬痕呢!

 

馨香艾叶忆端午〔原创散文〕

    艾叶还能保存火种,据说古人在野外用艾叶延续火种,是一个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商品极度稀缺的计划经济年代,二分钱一盒的火柴也要节约用,端午过后家家艾叶长龙一天二十四小时燃烧,生活用火随用随取。记忆中还有一景不能不提,每到夏天,几个小脚老太太,在房山头,在柳荫下,点上一条艾龙,嘴里叼着二尺多长的烟袋,右手将烟袋锅里的老蛤蟆头烟按实,铜制的烟袋锅直奔冒着青烟的艾龙,对准忽隐忽现的红星点燃,嘴上叭嗒叭嗒几口,一袋烟就点燃了。姥姥、张姨姥姥、王舅姥姥几个老姐妹,连说带笑地能唠上一小天嗑。那时艾叶漫山遍野,人们真的成抱往回采摘,端午节采回的艾叶,编上像大姑娘辫子似的艾叶长龙,挂到阴凉通风处干燥,等到盛夏蚊子苍蝇横行时,夜幕降临,油灯点亮,蚊蝇直奔灯火,这时你点上一根艾龙,火花顺着艾龙的一头,像烧卫生香一样慢慢的燃烧,她不像其它蒿子柴禾,一把火迅速化为灰烬,艾龙冒出的缕缕白烟,飞虫们闻风丧胆,逃之夭夭,一个清爽香薰的夜晚,保你做一个美丽的梦。

馨香艾叶忆端午〔原创散文〕

   

 

  艾叶还是一种中药材,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大舅是一位儿科医生,善长针灸,大舅每年都要发动我们为他采集嫩绿的艾叶,在给患者针灸时,针刺穴位对准针眼,点燃艾叶香薰,据他说有事半功倍的疗效。洗艾叶澡是婴幼儿能够享受到的惬意,我们兄妹五人,小时候都洗过艾叶澡,在农村受条件限制,没法人人都洗个艾叶澡,然而婴儿就比我们这些大孩子们幸运得多了,端午节这天,妈妈烧好一盆温水,放上鲜嫩的艾叶,宝宝放到微绿色的艾水中,像鱼儿遇到了水,欢快地手舞足蹈,水花四溅,艾香溢满暖舍,逗笑了辛勤劳作妈妈的脸颊。洗完澡再用艾叶浸泡过的五彩线,系在宝宝的脚脖子和手脖子上;再就是在衣服上带一个用香草加艾叶缝制的香荷包。据老人们讲,小孩子洗完艾叶澡,身体上佩戴艾叶,就远离荨麻疹等各种皮肤病了。小时候我的大腿上,一受到雨淋潮湿,就起来一片红疙瘩,每次妈妈都是拿出晒干的艾叶,泡在水中给我轻轻地洗,不知道是不是艾叶的作用,洗完之后就不疼不痒了,红疙瘩也随之消失了。艾叶对孕妇、妇女病有什么好处我不知道,窃听女人们唠嗑,知道了她们在怀孕时有用艾叶水洗涤的经历。艾叶芬芳了孩子们的笑脸,艾叶温暖了勤劳的家庭,生活中艾叶无处不在,家有艾叶,孩子们免遭蚊蝇的困扰,预防和减少疾病,全家都跟着过一个快快乐乐的夏天。

馨香艾叶忆端午〔原创散文〕

  我国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洗艾澡的习俗,在这里只有艾叶在生活中可以妙用,端午集中话艾叶,吃艾叶,用艾叶己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划龙舟、吃粽子只能在广播中听到,因为这里没有江河湖海,没有粽叶糯米,因此龙舟和棕子,在我们这些孩子们的心中没有概念,对耳濡目染的艾叶却情有独钟。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的端午节,可以乘上飞机和火车,去观看江南水乡的龙舟比赛,五花八门的棕子馅,烘托了端午的节日气氛,去年端午节在旅途中,赶到了有粽子之乡美誉的浙江嘉兴,我们选择了腊肉馅,排骨馅,也没忘记询问有没有艾草风味的棕子。城市里没有办法去郊外亲自采摘艾叶,就是郊外也很少看到艾叶的痕迹了,好在有些地方有成规模种植艾叶的,如今艾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日渐珍贵。

  青青艾草,沉淀岁月的芬芳〔原创散文〕

  艾叶给百姓生活带来自然、绿色、原始享受的同时,也掀起了艾叶在科学技术上的革命创新。在大城市生活,不能亲身感受采摘艾叶的乐趣,我给妻子买来了含有艾叶成分的香皂和浴液,青青艾叶的味道,令人心旷神怡,然而我从心眼里还是深深怀念,鲜嫩艾叶给我带来的快乐童年。

   但愿艾叶在芬芳我们的生活,沉淀每个人岁月的同时,人类要保护好自然环境,让人与艾叶有亲密接触的萋萋芳草之地,至少要让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这些民族传统,不断发扬光大。

馨香艾叶忆端午〔原创散文〕





生活 (五月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