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二代
“富二代”仿佛是新生事物,因而成为热议的话题,最近又有各种“美美”扰乱了不少人平静的思绪,为了淡定,我建议读些历史——
一个王朝百年升平之后,就基本是富二代的天下了,所谓“钟鸣鼎食”,所谓“父子尚书”,占尽了社会的优质资源。一个有来头的家庭被称为“旧家”,这样的家庭的后辈被称为“公子”,戏文中小姐的爱情归宿多是遇见“公子”,而“公子”的形象多是儒雅英俊,爱好文艺,懂得爱情,赶考途中跟小姐相恋,一到京城就考上进士,可见“富二代”不仅感情生活丰富多彩,而且在升学方面也颇有优势。
李白他们家是大商人,跟西域做跨国生意的,所以他当初到长安时,身上带着不少钱,只是后来花完了。杜甫的爷爷是宰相杜审言,他含着金汤匙出生,后来越过越穷,“瘦妻僵前子仆后”,这也不必说了。一部文学史一多半由富二代写成,由富贵而文艺是古来文艺的正途。有一个文艺的后代,对于有钱人的家庭来说,却往往意味着富贵的终结。隋炀帝、陈后主、唐明皇、李煜、宋徽宗,这一大串败家的名单,偏也是文艺史上的高峰,仿佛泼天的富贵、倾天的权势的丧失,只是为了得到那一首诗或者一幅画似的。后来的贾宝玉,便是这一种败家的文艺精神的集大成者,有识之士早就指出:“贾宝玉似唐明皇。”
如今我们看见的“富二代”多半在搞经济、搞政治,自然比搞文艺强多了,有他爹老子娘老子帮忙,便可一直顺风顺水地富下去,富他个十代八代。不过常常人算不如天算。严嵩之子严世蕃,本事比严嵩还大,严嵩的富贵有一多半是在这儿子的帮助下取的,产下这么一个富二代,当爹的一定高兴得要死。然而恶贯满盈,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只是加速了灭亡而已,两个最后都不得好。康熙朝的大学士明珠是个权奸,在历史上的名声跟蔡京、严嵩差不多,然而他的儿子却不是蔡攸、严世蕃,而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性格苦,死得又早,生前他爹对他的器重还比不上对一个家奴。多年之后怎样呢?张恨水写文章赞叹:“明珠乃有此儿”。
古人认为,钱是属水的,今天在这家,明天在那家,没有一定的去处,所以,“富二代”往往成为“富一代”的终结者。儿子是自己身上的肉,似乎是这个世界上最亲的,然而古人认为,他有可能正是索魂债主。有个故事:某员外曾在自己家打死了一个贼,事后胡乱埋起来了。后来盖了高楼,人们都赶来庆贺,没想到那被打死的贼也混在人群中进了屋子,到后院去了。正纳闷问,有人来报:第二个妾生了儿子。员外跺脚道:这楼刚盖好,拆楼的人就来了。果然,这儿子后来败了他的家,把他活活气死。——我们穷二代自然是嫉妒富二代退可当败家子、进可当总经理的,所以编排了种种故事在小说里,“从富二代的败亡看富一代资本的原罪”(古代那些写世情小说的多是穷二代),然而拦不住有人照现成的剧本上演活剧,比如李刚和他的儿子。
最后引王士祯《池比偶谈》中的一则掌故结束本文,说明“富二代”绝不是铁打的江山:
某相国之子,穷了,问人借了些米回家,抗不动,雇了个脚力,埋怨他走得慢:“我生于相门,扛不动米是应该的,你一个臭卖力气的,怎么也扛不动?”那人嗫嚅道:“我也是尚书的孙子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