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2020-10-31 21:56:28)
分类: 邢台景观,风光。

封峦寺坐落在河北省沙河市册井乡白庄村西的大安山脚下。现在是金沙河佛照山景区重点景观之一。封峦寺早在10年前就去过一次,这次是第二次骑行。我记得上次去还不平的小路,这次有旅游专线,道路很好走,封峦寺与金沙河佛照山景区连成一个重要景观,现在正是满山红叶,值得一看。

封峦寺南、北、西三面环山,东向开阔有路通,南北山间有河谷,旧时谓其山环三匝、水绕两河、岭危峦秀、云蒸霞蔚,乃灵岩胜境,佛门净地。

封峦寺是沙河市仅有的两座皇家敕建寺庙之一,其遗址现为邢台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古碑十几通、古莲池、大殿遗址、对角三孔桥、八步三眼井、两槐夹一碑、塔林、九龙庙、观音殿、僧纲坟等。古碑中最早的刻于宋代,保存基本完好。

封峦寺历史悠久,相传始建于唐代,在晋冀鲁豫交界享有较高声誉。曾有山东济宁、兖州、泰安,河南安阳、焦作,山西长治、运城等地的州府县官到封峦寺进香拜佛,有的还在此刻碑留铭,至今尚存。 封峦寺影响较大,名僧辈出。一是敕封而建,御赐寺名,国家举行过中礼。二是封峦寺开山鼻祖宋仁,出身地位极高。三是封峦寺高僧辈出。据称,在明代该寺高僧督僧纲曾入朝辅政,负责督察全国僧律,成为名动京师的大法师。圆寂后埋在大安山脚下,据传用等身黄金殉葬。清末民初该寺高僧正喜,俗名王树坛,系本市沙河城北街人,曾任直隶省佛教协会副主席。

20世纪90年代初,该寺菩萨殿竣工后,河北省佛教协会曾派匡胤大法师主持开光仪式。 封峦寺具有较高的佛学、史学、艺术价值,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封峦寺兴盛时曾建有藏经楼,存有大量的佛教典籍、地面文物、佛教礼器,由于战乱,政治动乱,多已散失民间。封峦寺现有古碑十几通,历宋、元、明、清和民国时期,有的碑文作者在历史上较有影响,且文化内涵极为丰富,是文化瑰宝。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宋石碑,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沙河市,封峦寺。与两槐夹一碑。

宋石碑《封峦寺碑》现存邢台沙河市册井乡白庄村西的大安山脚下封峦寺前,为宋代记载修建封峦寺事宜之碑。封峦寺三面环山,北山形似马鞍,俗称大安(鞍)山,又称太安山。西山如囤,环围刀削,紧偎大安山,其状似道士之唐巾,故名道人山。南山,西高东低,似龙蜿蜒伏卧,故名延龙山。

最早记载《封峦寺碑》者为明万历姬自修辑修《沙河县志》。其“古迹”篇中称《封峦寺碑》为“槐碑”,注云:“在封峦寺内,有二槐树夹古碑一通,宋时建。”

《封峦寺碑》两侧现仍存槐树,径尺粗。碑面高229cm,碑座高65cm,碑首高110cm,通高约404cm,碑上窄下宽,均宽约107cm,厚30cm。碑首为两条相互缠绕之魑。中刻篆书“敕赐封峦寺记”2行6字,字高10cm,宽9cm。碑面正文为行书。满碑面28行,前22行字较大,字高3cm,宽2.5cm,满行60字左右;后6行字略小,满行72字。共1407字。

碑阳左下角有明代沙河县令方豪增刻文字4行,字径2.5cm,58字,记其正德十二年冬访是碑事。

碑左侧为3行大字行书,字径约5—7cm,为方豪赏碑题诗。

而此次细察碑之背面,除发现有模糊不清的小字捐资建寺人名外,又意外发现碑侧右下角有高35cm、宽45cm的10行文字。其文字或两字连写,颇有道家字符特征,文字内容尤值得探究。

碑阳释文及其刻立情况

1.碑额与碑文题目

此碑碑额为篆书“敕赐封峦寺记”,碑面碑文标题为“大宋邢州沙河县大安山封峦寺新建碑铭”。依其字义并结合碑文,应为记述守仁结庵大安山,在原旧寺址上重建寺院并被敕封“封峦寺”事宜。

2.碑阳正文《封峦寺碑铭》释文

碑阳有全面题目、碑文书者、撰者及镌刻者、正文及参与立碑之官员、寺庙人员等。碑文隶定如下:

大宋邢州沙河县大安山封峦寺新建碑铭

当州龙兴寺讲经论沙门绍珍书

郓州观察推官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石介撰

当州镌字匠人郭翱

夫心之所存,则佛之所存也。求之于心,则佛斯见矣。五蕴皆空,然后可以破重昏而拔火宅;六尘俱脱,然后可以离爱海而超情。故大千之广,碎为微尘。纷纷万有,咸归无相。心苟不动,风幡自息。身非有物,尘埃安著。是能凭五衍而登彼岸,茂三明而诣禅理尽。栖神虚静,遂亡有为之缘;收精寂灭,乃入无生之域。则林泉之间,岩石之下,必有开士修行。宴坐圆对,寘(zhì)立以味,空空之旨者。

沙门释守仁,年二十一,于东京左街天清寺无量寿院,舍家礼僧惠臻为师。二十七受具戒。仁师,夙植善根,早悟真谛,襟怀爽迈,识趣高远。周旋辇毂,颇厌污杂,素缁将弊京洛。昔风尘之多池笼,攸絷(zhí)江山,动鱼鸟之思。且目英俊之域,绂冕所兴。朱门煌煌,金戟荧荧,盖冠履之所回薄也。百鄽(chán)汹汹,万商憧憧,盖贵贱之交易也。嚣犯宪,非所以息奔竞;黼黻(f fú)悦目,非所以忘贪欲。乃拂衣阛阓(huán huì),振锡山林。访灵岩,造绝境,则得邢州大安山焉。

是山也,储天池之英,聚毛实之秀,面爽埃冀消明,舒夕雾而吸朝霞,轶浮云而凌倒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则会稽不足接其名;区小桂森挺,五芝晨敷,则天台不足侔其胜。概实灵仙之所窟宅,神明之所扶持也。

山旧有寺,寺旧有基。搸(zhn)废兹久,基构尽坠。饰因讬迹灵境,庵于其侧。盖将以谢浮荣而企真理,释常恋而远世纷。自是人事都捐,熏修弥至,烦想一濯,色空俱泯。漩兹澄默,专求不二之法;适意恬淡,日味无生之篇。诵法华经,习因明论,日月至焉。朝夕匪懈,颠沛于是,风雨不逾。讫无俗外之交,殆绝人迹之至。梵修精进,功行圆满。尚以方丈不鉓,经像罔庇,寂寞山阿,閴(qù)其无人。

咸平中,有邑人赵训、石兰者,服师之德,被师之化,乐输众力,共成胜缘。鸠林庀(p)工,堂构斯立,栋宇耽耽,簷庑岩岩,才青霄而切紫氛,兹其壮也。华丹焕焕,金碧烂烂,灿朝霞而耀白日,兹其丽也。鹫峰并峙,云刹相高,叠巘(yn)千寻,揭来宝地,绝壁万仞,侧布金田

祥符初,国家升中礼毕,赐号封峦。大像之所兴焉,众僧之所依焉。善建必蓇(g),繄(y)师是赖。

若夫阴兹云于岩曲,照慧日于山扄(shng)。觉路有开,迷津利涉,则宜乎众生之所向,慕一乡之所归依也。尔其涧泉漱玉,松风入琴,寒秋万籁之响,永夕孤猿之吟。冷然杂昼诵之语,飘兮和秘咒之音,足以适萧机而忘世。入岑寂而窒机心。东则大成之所磐礴也,有凭观远望之适;南则乃龙之所耸峙也,有真赏胜游之乐;西视道人山,层峰削成,霞骄云蔚;北望大安岭,危峦秀出,日居月诸。信可以洗涤襟灵,澄清耳目,深超十地,高谢四流,发五盖之游,家开八正。则知涅槃之蕴,不可以意生。及如来之道,不可以音声求。师至行内修,微弥治,畅释域中之大患,接方外之真游,缘庆或亡此焉。攸托与夫,饰虚名,事巧辩,处帝室皇都之内,游五侯戚里之门。与时浮沉,射财乾没,雕樯峻宇,空有稻粱肥马,轻裘外骄,意气者异矣。

夫前所谓“心之所存,则佛之所存。求之于心,则佛斯见矣”者,其师之谓乎。

介名薄位疎,无闻于时,见托斯文,让不获免,抽毫摭实,聊叙梗概。铭曰:

佛本乎心,心静佛存。六尘既脱,五蕴不棼。思悟真谛,必断情根。可澄爱海,已塞贪门。不妖火宅,置解世纷。伟哉仁师,植性敦远。早悟诠理,尘务勿闻。抽其空空,已达彼岸。久隐上郡,侈靡増厌。拂衣王门,飘然无绊。心与灵闲,择手林泉。庵于大安,心神保全。一钵日足,万虑都捐。四方信士,归依竞先。广尔梵宇,庶耸众观。鸠材聚货,人力无殚。功德圆满,轮焉奂焉。赫哉师举,芬芳永鲜。

康定二年,岁次辛巳四月八日建立

将仕郎守沙河县尉同县事吕中庸

将仕郎守沙河县主簿孟需

朝散大夫行沙河县令王德明

如京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使持节兴州诸军事兴州刺史(金曾在今河北滦平等地设兴州)邢州驻泊兵马钤辖兼御史大夫骑都尉江夏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一百户食实封一百户李弘信

朝奉郎尚书驾部员外郎上轻车都尉赐徘鱼袋李思恭

朝请郎守尚书虞部员外郎知邢州军州事兼管内河堤劝农事上轻车都尉赐紫金鱼袋王仪

焚修持念当供养主沙门善道

诵法华人王乾雀等

经寺主沙门善德

碑文首先论说佛理。第二部分介绍释守仁21岁于东京汴梁左街天清寺无量寿院皈依僧惠臻门下。27岁受具戒,成为佛门高僧。天清寺始建于后周显徳二年(955年),为周世宗柴荣所创,寺名“天清”即为以其生日“天清节”命名,是当时影响巨大的皇家寺院。其与大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都城四大名寺。然而,早悟真谛的守仁,却厌倦于京都和帝王豪门的周旋及都市的烦嚣,遂离开闹市,漫游山林,终于访得大安山优美宜人之所。而大安山脚下原有旧寺屋基,守仁遂于此自结草庵,日月修行。其功德感化邑人赵训、石兰,于咸平年间(998—1003)组织众人财力,重修寺庙。祥符初年(1008年),宋真宗封禅礼毕,敕寺名“封峦寺”。宋康定二年(1041年)立是碑,立碑行动得到使持节、兴州诸军事兴州刺史、邢州驻泊兵马钤辖兼御史大夫骑都尉、江夏郡开国公李弘信,朝奉郎尚书驾部员外郎、上轻车都尉、赐徘鱼袋李思恭,朝请郎守尚书、虞部员外郎、邢州军州事王仪,经寺主沙门善德等的参与和支持,并邀北宋理学开创者、古文运动先驱石介撰文,由当地龙兴寺讲经论沙门绍珍书丹。

碑文所述核心人物自然是释守仁。从碑之“周旋辇毂”“拂衣王门”文句看,守仁当是出身王侯之家,因厌烦奢靡生活而于弱冠之年,于京都皇家寺院天清寺出家。碑文末列参与支持官员六人,前面三位为以沙河县令王德明为首的当地县官,后三位则分别是正二品之江夏郡开国公李弘信、正三品之朝奉郎尚书李思恭和朝请郎守尚书王仪。王仪为北宋沙河于朝廷为官最高者,明清《沙河县志》多有记载。如此官方阵容参与刻碑事件,可见释守仁之地位与影响。以咸平中,约咸平三年(1000年)守仁约30岁到大安山封峦寺结庐修行,则其康定二年立碑时,已越41年。守仁当已约71岁以上,已是德高名望之高僧。

碑文末所记释家人物“焚修持念当供养主沙门善道”“诵法华人王乾雀等”“经寺主沙门善德”,前两者为做法事者,后一位则当是主管经卷的(副)方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