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论》挑战现代科学26:量子力学是如何解释氢原子结构
(2010-07-24 06:33:36)
标签:
杂谈 |
《趋衡论》挑战现代科学26:量子力学是如何解释氢原子结构的
氢原子仅由一个质子与一个电子组成,是100多个化学元素中最简单的原子。可是,就是这样简单的原子,量子力学也未必能解释清楚。为了求解氢原子的1s电子半径,也不知有多少科学家煞费苦心地寻找理由,修正计算公式,硬性揍合,才勉强揍足它的实验值。至于其它化学元素的1s电子半径的求解,其公式之复杂,求解之艰难,恐非一般物理学家所能胜任。可是,依据我的《趋衡论》原理,其计算公式之简单,连小学生也能胜任,可见量子力学的拙劣。
自然量子力学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提出了原子结构的四个量子数。然而,对于四个量子数的提出,他们是根据薛定鄂方程的计算,丝毫没有理论依据。我对原子结构同样可推导出四个量子数,但我依据的却是始终一贯的“趋衡原理”,它既符合人的逻辑思维,又符合自然界的发展规律(参见《化学趋衡》中“四个量子数的趋衡推导”)。
量子力学以波尔的原子能级来解释巴尔末光谱中的四条谱线,因其计算公式是揍合的,所以对整个氢原子光谱的计算是错误的,与事实不符。其实氢原子的光谱又何止四条,它几乎有无数条谱线,到后来竞成了连续光谱。这是量子力学家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也是量子力学永远也无法解释的,因为它违背能量分立的大前提。
不仅如此,1891年,迈克尔孙发现巴尔末谱线中的一条,并不是一条明线,而是两条波长几乎相等,距离很近的谱线。波尔的原子模型无法解释巴尔末谱线的这种双重能级现象。量子力学对待最简单的原子尚且如此牵强附会,对于复杂的原子就更是无能为力的了。(参见[美]约翰里格登著《氢的传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第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