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读悟写,读写结合”创语文高效课堂   瑞景小学   王连娟

(2012-08-07 21:54:52)
标签:

杂谈

“以读悟写,读写结合”创语文高效课堂

摘要: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如果从写作的角度去重点理解这句话,那对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将会是大有裨益的。为了真正使课本起到例子的作用,我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阅读为写作积累基础,积淀底蕴。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字:以读悟写   读写结合  高效课堂

一、研究语文课堂“读写结合”的重要意义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如果从写作的角度去重点理解这句话,那对于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将会是大有裨益的。为了真正使课本起到例子的作用,我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使阅读为写作积累基础,积淀底蕴。

叶老还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的确如此,没有吸收,哪来倾吐?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将阅读与写作完全分开来的,认为两者联系并不十分密切,而且也很难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于是在阅读课上只进行范文教学,关于作文教学的内容或存在的问题则放到作文课去教授,解决。其结果,让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截然分开。

还有部分教师是有将阅读教学与习作指导进行有机结合的意识,采取“放养式”教学法,即在阅读课上只要找到较好的习作练习点就占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当堂习作练习,然而却不能及时、全面的对学生的习作练笔进行点评,只是在课堂末尾找几篇比较好的作品作为范本读一读,充其量也就起个引领作用,此法虽能使部分学生有所收获,但远不能实现全员受益并且大大降低了课堂上时间运用的有效性,结局便会陷入另一种尴尬的境地——语文学习的后进生渐渐淡出习作练习的历史舞台,成为课堂上的牺牲品,将大好的课上时间白白浪费。

在我看来,我们不应将“读写结合”中的“写”仅仅狭隘的定义为动笔书写,其实我们要教会学生的是如何去写出文章的思路与方法,即授之以渔。因此,此处的“读写结合”中的“写”更主要的是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恰当方式凸显出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寻找其间的契合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生所学的课文,既强化语言运用,为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又促进学生读、写、思有机结合,提高运用语言写好作文的能力。以40分钟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抓住阅读教学中从读到写的切入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各种有效方式,以读悟写、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以读悟写,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

在阅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在寻找阅读与写作的契合点,那么在阅读课上怎样引导学生吸收,并激发绝大部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习作方面有所收获,便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不断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摸索出以下教学策略:

(一)            充分运用本课资源,设计说话训练,实现当堂迁移。

启发学生向课文借“语言”,提高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

例如,在教学《白鹅》一课,学习白鹅叫声一段时,让学生想象会说汉语的白鹅会说些什么,目的是通过说话训练帮助学生理解严肃郑重、厉声喝斥、厉声叫嚣等词语,同时让学生在展开想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开阔思路,从而更加走近白鹅,走进文本,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吃相一段时,让学生运用“先、再、然后再”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说话,则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条理性、逻辑性。 

  再如,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引导学生发现,正是这“有的”关联词的使用,让我们发现了荷花的千姿百态。接着,引导学生边做手势边想象画面,展开两三片花瓣的荷花、饱胀得马上就要破裂的花骨朵,荷花绽放的过程。这是文中我们看到的荷花,想一想这荷池中还会有什么姿态的荷花?也许有这样的,还有那样的,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进而要求学生用上关联词“有的”,将同学们所说的各式姿态的白荷花汇总起来说,这样一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及语言表达组织能力,而且也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二)            把握文本内容,读中感悟方法,实现高频复现。

语文课要读书,书该怎么去读?老师要有准备,有目标,有预设。对于文章重难点处,老师要舍得花时间,要设计好读的层次与目标,要指导读好的同时辅助学生学会在读中解决问题、在读中感悟方法、在读中提高习作水平。

如《白鹅》一课,最突出的写法有三,即:举具体事例、对比衬托、明贬实褒。其中对比衬托一法,作者在描写白鹅叫声、步态、吃相中均有应用;举具体事例一法,在描写叫声、吃相中被运用的淋漓尽致;而明贬实褒方法的体现更是贯穿于本文作者诙谐、幽默语言的始终。因此在学习第一部分叫声之后,每学完一部分,我都会让学生总结写法,在实现方法不断复现的同时,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内化写法,从而实现方法教学的有效串联。

(三)            划分层次,理清思路,实现提炼归纳。

通过对文章层次的划分,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提炼、归纳出作者的写作方法。

如在教学《桃花心木》一课时,感悟种树人如此浇水的道理时,文中写到“种树不是种菜种稻子,……长成百年大树就不成问题了。”“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也是一吹就倒了。”指导要点为种树人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不定期定量浇水是模仿老天爷的下雨,是给树苗一个和大自然相似的生长环境,对树苗生长有很大的好处;二是说假如定期定量给树苗浇水,会带来什么后果。以上两点都要引导学生感悟,要让学生明白两层意思表达同一个思想,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无规律浇水的科学性,从而领会作者写作的写作思路。

在教学《白鹅》一课时,理解白鹅吃饭特点一段时,我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概括白鹅吃饭特点的词语,学生很容易叫找到是“三眼一板,一丝不苟”,通过查字典可以知道“三眼一板”就是刻板,从不改变。那白鹅吃饭时不改变的是什么呢?进而通过引导、梳理,遍可得知:一日三餐不变,必吃四样不变、吃饭的顺序不变。显而易见,作者通过三个层次的具体描写,直接说明了白鹅吃饭究竟是如何“三眼一板”,从而引导学生发现有条理、有层次地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说明,文章就会非常饱满且表达明确。

(四)            运用课文留白,展开合理想象,实现课文与单元习作的整合。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教学需要对文章中的“留白”处,让学生作扩充与填补,从而让学生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处适当地安排一些教学活动,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白鹅》一课时,文本所在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在教学白鹅吃相一段时,我便有意图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不同环境抓住动物特点进行写作的方法。我们可以发现在描写鹅吃相一段时作者具体描绘了白鹅的种种表现,而对于与之进行夺饭大战的狗先生们的描写却是只言片语,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想象的空间。于是我启发学生想象偷吃鹅老爷饭食的狗先生会是怎样的心理,结合生活实际中你对狗的观察,想象一下偷食吃的狗先生会是怎样的吃相。让学生以编剧的身份再次编排一场鹅与狗的夺饭大战,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学生会紧扣狗先生偷饭吃时的谨小慎微、偷偷摸摸这一特点进行描绘、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在过程中习得根据特定环境抓住动物特点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为园地中习作的高效完成,做了进一步的铺垫。

(五)充分利用板书,梳理文章结构,实现方法总结。

板书设计是教学设计中的画龙点睛之笔。除了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启发性之外,它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启发思维,尤其在语文课堂上只要我们稍加用心,板书便会成为我们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又一法宝。

在教学《燕子》一课时,最终黑板上呈现的是以燕子外形为轮廓的板书整理,其上初书有文章各段小标题,还总结出了本文最为突出的两个写作方法,即:作者观察的视角变化为由远及近;描写的技法为动静结合。如此一来,在回顾板书内容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进一步理清文章层次,同时将写作技法的指导融于其中。

再如,在教学《白鹅》一课时,书写板书时我将文中直接写出白鹅特点的一句话书于中间,其后分别写上:步态、叫声、吃相,通过回顾全文,梳理板书内容可发现本文的结构安排为总分,且在分别叙述时并不是均匀使用笔墨,而是详略得当。至此,文章的写作脉络清晰呈现于学生眼前,无论是纵向的结构安排,还是横向的布局谋篇,无疑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技法。课堂即将结束时,学生们各自根据板书上写法指导说说自己的收获,更能让学生加深对本课习得技法的认识。

总而言之,我们的阅读教学时“既要书声琅琅,也要静思默想,还要妙笔生花”。这样的教学才是完整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