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相亲》:对待爱情的方式不同,获得幸福感也不同
(2019-06-04 09:56:51)
1
对于一种情感,从不懂到能够理解,从不能欣赏到能欣赏,是一种新的收获,而不是坐井观天,依傍一种思想,去否定,甚至藐视其他人的情感,如此就不能真正的体察人情百味。在《相爱相亲》中,很多人心疼姥姥,为她一意孤行地坚守一个从不爱她的人而不值,那个等了一辈子的“夫君”岳子福,从来没有承认过她,最多不过是将她当是远房的亲人,连前妻都不算。她不知道吗?她是知道的,而她依然守着荒原瘠壤,一土一寸都不让。
生命时时记刻刻都在进展,都在变化。可有,有些感情却永远停留在某一刻,不是感情不会变,而是人不愿意变。
看到她,想到了朱安,一位永远被人嫌弃的角色。除了鲁迅的母亲,没有人愿意承认她的存在,她活着找不到一点意义,甚至连普通妇女琐碎的生活——哭闹的孩子、油烟的厨房,晚归的丈夫都没有。
那么,她们为什么还要选择一直等下去?
电影《相爱相亲》里的答案是温暖的。期盼、恐惧、绝望、侥幸……在漫长的等待中,姥姥可能遭遇各种心理撞击,可是她依然坚持下来,将“夫君”寄来买棉袄的五块钱舍不得用,当成家书珍藏着,并以此坚信他心里有她的,这种潜藏的意识不断从她心底暗示着自己:要守着岳家,守着他们的“爱情”,哪怕抓到一丝丝的线索,也是证明他会回来的。这算不上智力游戏,这只是不断通过自我暗示来喂养自己的朴素的老人。
那天,从大雨中回家,她收到薇薇将她与“夫君”合成的一张照片拿出来,轻轻的擦拭,潮湿的手不小心将照片中他的脸擦花了,她又急又恼又伤心,那场景,仿佛她把他擦没了,从此就失去了他。
姥姥伤痛的表情,让人揪心的痛。
她甚至记不清他长什么模样了,身边没有岳子福照片,将他的姓名做成刺绣挂在墙上,维系这段关系和对他的一点记忆。如今照片上已经模糊的脸似乎将她最后一点希望也打破,最终,她妥协了,不再抵死护着坟,同意迁坟,迁坟时她看着守在心里一辈子的“夫君”,轻轻地说:“我不要你了。”
不是你不要我,而是我不要你了。
这个小小的细节特别能打动人。也突显出姥姥一直在与自己做斗争,坚守与释怀,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理解她,帮助她,改变她,所有的选择,都是她自己认定的。
2
爱情在女人的世界占有重要部分,这一点无论社会进步到何时,都难以改变。然而如果将所有的重心放在爱情上,注定这个人的内心是贫瘠的。一旦感情生活受到打击,那么她只剩下孤独和逃离,甚至死亡。姥姥对外公的感情就像仰望星空的孩子,头顶上的星空神秘高贵动人,而事实上,她的双脚踩在贫瘠的土地上,那片星空遥遥不及,可是她仍抱美好。她的执著虽然令人敬重,却更令人惋惜。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她有了执念,仅仅是因为对爱情的幻想吗?
历史上,痴心等爱的女人从不缺少,即使对方一脸嫌弃,也抵死不悔,且不以为辱,反以为荣。其根源是给女性戴上一顶神圣的贞洁帽,并不断地歌颂其伟大,渐渐地,女人们从心底里坚信,一旦遇上一个人,无论对与错,都是一辈子。所以,她们愿意等待下去,再等下去,她们等的不是爱情,是认可,是尊重,也许还真能等到圆满的结局。似乎这样的例子一直不缺少。如苦守寒窑等待薛平贵18年王宝钏,贵族女与父亲断绝关系,嫁给屌丝男,住进了寒窑。后屌丝男逆袭成功,却娶了西凉公主,十八年后归来,路上看中一个女人,竟然是自己曾经的夫人,如此才给了她一个皇后的名分。还有杜氏,百里奚的结发妻子,当年她深情看着百里奚说到“苟富贵,毋相望”,将最后一点盘缠递给他。百里奚一走就是三十多年,终成了秦国的上卿,早已经忘了妻子的“毋相望”。杜氏千方百计的找到百里奚时,还不得以他家的一个洗衣工身份出现在他面前,人家早已经认不出这个原配妻子。幸运的是,他还是留下这位白发苍苍的原配妻子。
当人们赞叹这样“完美”的结局时,却有没有想过这十八年与三十年,一个女子是如何度过那些漫长的凄凉的岁月?
爱情不应该是这样子的。历史上的故事并非都是真实的,它们的存在,很多时候就是一种工具,为了达到某种宣传的目的。
3
《相爱相亲》电影已经上映几年了,为什么现在还去回望它,很大程度上,源于爱情这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更源于电影通过三个不同年代女性对待爱情的态度,让更多的女人明白自己,理解他人。
导演张艾嘉说:“
影片的跨度更大,讲的是三代人姥姥、外婆和外公,母亲、王太太和父亲,薇薇、朱音和阿达之间的的爱情与纠纷;还讲到她们三代人之间如何从彼此仇恨到相互和解。
姥姥因一纸婚约独自坚守一辈子的行为,早已经与时代的潮流决裂,虽然人们从心底向往纯粹的爱情,纯粹得不染一点世俗气,但又明白爱情也是有条件的。
“她相信一辈子,我相信一句话,你只相信一刹那。”爱情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含义都是不同的,于姥姥而言是圣神的,不容侵犯的,值得坚守一辈子;对薇薇来说爱情是浪漫而唯美的,但也要活出自我;对慧英来说,爱情就是,坐着丈夫的车上,轻轻地与他唠叨着家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