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梦想谈一场恋爱
(2014-02-06 17:11:19)分类: 小仙随笔 |
陪女儿逛街买书包,她不喜欢商场里的书包,想去各类文具店淘书包,她说这样的书包有特色。春节长假期间,文具店一般也都关门。回家路上,我与女儿聊起中央台《开门大吉》节目,其中有位叫李莎旻子大学生在节目中谈起自己的梦想,她说:“初中时我以全年级第一名考取重点高中,当时我的爸爸希望我以后考清华北大之类的名牌大学,可是我一直有一个梦想就是当电视主持人。我俩都是非常固执的人,到后来我们坐在一个桌子也不说话,甚至有一次我的父亲对我说:‘就你那样也不撒泡尿照照自己。’当时我感觉像是有针扎着我的胸口”。这个女孩非常漂亮一边擦着眼泪一边继续说:“我还是坚持上了艺校,我知道爸爸是爱我的,他在外努力赚钱给我,请同学和艺校老师吃饭,他一直在默默的支持着我。”说到这里,女孩再一次哭了:“我心里觉得对不住爸妈对我的期望,但是我想告诉他们,我会努力的,也许不一定会实现我的梦想,但女儿会做得更好。”
女孩顺利的打开一扇又一扇门,女孩说出歌曲的题目同时,也会哼着其中的歌曲,可越到后来歌曲越难辨,到了最后一扇门,她完全可以拿着已经拥有的奖金回头,可是她坚持要打开。她说:我要和梦想谈一场恋爱。最后的结果,她输了,没有赢得一分奖金。
可是这一路,女孩都是开心的,她的坚持和乐观感动在场的人。
说完这个女孩,我问女儿的梦想。女儿是个有主见的人,此时却迟疑的说:“我没有梦想。”
女儿怎么没有梦想呢?
去年女儿和我一起看新闻联播时,一群大学生支援西藏,给那些贫苦山村的孩子们当老师,很多学校只有一个班,从一年级到六年组只有一个老师教,很辛苦,而更辛苦是生活条件,已经改善后的他们,一天也只能吃两餐,而中餐一碗方便面,对他们来说是美食。当时女儿就说等她大学毕业了,也去西藏,去帮助这些孩子们。女儿还没说完,我鄙夷的说:“就你这样什么苦也没吃过,一餐没你爱吃的菜都吃不下饭的人,还去西藏?”。又有一天,女儿放学回家问我《罗马假日》电影是不是很好看,女主角是不是特别漂亮。我便从电脑里找出奥黛丽·赫本照片给女儿看,但我告诉她,晚年的她更漂亮,不是外表,而是晚年的她完全卸下明星的头衔,不化妆、不穿华丽的衣服,去各地帮助贫穷的、患艾滋病的儿童。我曾在一则新闻里,看她在非洲贫民区里抱着瘦骨如柴的得了艾滋病小孩,她没有一点嫌弃,美丽的大眼睛充满着怜惜,她在喂他们吃东西……。
女儿听完,立马说:“妈妈我也要去非洲。”
“好了,就你还去非洲呢,你先把英语口语学好了。”
其实女儿也有过梦想,她经常说:“班上某某说过,等十八岁了就去周游世界各地,还要去和土著人交朋友;还有某某也说过,以后当歌手,她唱歌可好听了,她一唱歌,全班都安静下来了,没有人说话,因为她的声音太纯净了。”尽管这些梦想都是昙花一现,可是孩子们的梦想本来就是一个不断建立,不断放弃的过程,无论这些梦想多么的稀奇古怪,却代表着他们在成长时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最终建立自己的梦想,从而努力去实现。
我从内心里羡慕和敬重李莎旻子这个坚持自己梦想的女孩。尽管我害怕女儿突然有一天也冒出奇怪的梦想,但是真有一天,她执著于自己的梦想,我想我会跟李莎旻子女孩的父亲一样,默默的支持她。
因为,我也有过梦想,而这梦想早已经像天边的星星,遥不可及。一直以来我也像大部分父母一样都希望孩子将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如医生、律师、公务员,或者做科研人员,似乎这样才会过得更好,却不知道他们到底过得可精彩。这个坚持梦想的女孩并没有向父母屈服,而是父母屈服于她。有时候父母看上去很强悍,而真正屈服的大多都是他们,因为他们爱孩子的本身,而不是他们未来的名利。
大人总会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给他们设置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或者从现实和功利去考虑,却忽略孩子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这种引导与干涉会不会让孩子们失去了追求梦想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