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归自然(16)---森林疗法

(2011-07-14 16:43:49)
标签:

回归自然

森林疗法

天然疗法

森林城市

高血压

高血糖

“低甲”

数病同治

分类: 茶酒养生

森林疗法---我来体验

  *笔者4月11日到了梧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在“花园别墅式”工厂---广西强寿药业集团“隐居”了三个月余,还能为广西民族医药发挥一点余力,又亲身体验了神奇的“森林疗法”。

   *对于久居城市的人,能住在宁静的树林中,有个性习惯规律的生活,是一种健康养生的享受。我坚持每天早、晚上二楼顶散步或慢跑、时有爬山,与近在咫尺树木山林亲密接触,感受到带有百花清香的空气扑鼻而来,肺部吸入充盈的新鲜空气,顿觉心旷神怡、精神焕发;还有许多小鸟常来身旁作伴、欢叫雀跃,尤如置身于大自然人间仙境之中;再配合食疗、中药综合调养,亲历感受到了森林疗法的显著功效。

---- 1995年体检有原发性高血压(BP:160/100),按医嘱服2种西药(心痛定、倍他洛克),已连续16年。今年2月11日尝试停服西药,血压一直波动反应较大。到梧州森林中居住后,血压较前平稳,至今已5个月一直未服任何降压西药。(切记不能随意仿效,以免血压反跳升高)。

---去年4月体检血糖餐前/餐后=8/14,医生判定为糖尿病,开了一盒西药片,叫我要终生坚持服药。我服1次后感到有副作用,后一直未服。经一年多配合食疗调理,前几天到医院检血糖,结果餐前/餐后=7.03/10.3,血糖基本正常。

---去年7月“结甲”术后并发症,亦有甲状腺功能低下反应(低甲)。经饮食、中药等调养,体质比前明显提高。尤其以前讲话声音小、嘶哑,现在已能正常与别人语言交流、接打电话,还能给公司员工上培训课。

 

   *森林疗法---利用森林的医疗保健养生作用,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天然疗法。它能“数病同治、异病同治”,对一些顽症病人取得了显著效果,已逐步引起了世界各国人们的关注,诸如:日本建立了森林医院,不少城里人到长寿之乡的自然山林中疗养,等等。  

---强寿集团座落在半山腰中,三面环抱常年满目青翠的山林

http://s5/middle/662ff3d2ga803a78b2954&690

---山上松树、灌木覆盖,层层叠叠群山隐约可见

http://s2/middle/662ff3d2ga803ba92ecf1&690 

  *据新华社6月18日电:为在全国不同生态区域树立城市森林建设的典型,进一步推广城市森林建设的先进理念,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将梧州市等城市命名为“国家森林城市”,至此,我国“国家森林城市”总数达到30个。 

---梧州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74.8%,延续着“连续十年稳居广西第一”的卓越成绩。

   *森林的医疗保健养生功效:

一、制造氧气  每公顷阔叶树林能放出0.73吨氧气/天,可供给1000人呼吸量,故树林被称为“天然氧气制造工厂”;

二、阻隔噪音  森林的绿枝茂叶能散解吸收声波,有隔音墙的作用,减低了噪音对人体耳膜、神经的危害;

三、镇静安神  对人的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平静情绪、更易入眠,又能焕发精神、增加记忆力;

四、眼明目清  森林的绿色能吸收对眼睛有害的紫外线,极目远眺绿色山林,可很快消除眼睛疲劳;

五、净化空气  森林有吸收毒气、尘埃的作用,可减少尘埃量50%以上;

六、杀灭毒菌,森林中含菌量比闹市区少70%左右,如松柏释放出来的物质,可杀死空气中的白喉、结核、霍乱、痢疾、伤寒等病菌,枞树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百日咳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槲树对结核杆菌、肠伤寒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七、调节气温  树叶能散发水分和遮蔽阳光直射,夏天林中温度比烈日下低8度左右,进入森林中冬暖夏凉,是森林浴疗养的佳境;

八、延年益寿  森林地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能减低不利因素对细胞造成的损伤,避免人体细胞损伤积累而加快衰老死亡。

 

   *森林浴---是夏季和秋季(5-10月)沐浴森林里新鲜空气的方法。

---操作:每天行浴的时间为上午10时至下午4时,气温一般在15℃-25℃;行浴时,患者可先穿宽松的衣服,在森林中散步10分钟左右,并作深呼吸,然后在身体适应的情况下,逐步脱去外衣,后只留短衣、短裤;行浴方式:静式---可采取卧床或躺在躺椅上;或动式---做一些非对抗式的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第一次行浴时间为15分钟,其中半裸时间不宜过长,以后每次增加5-10分钟,逐步增加到60-90分钟一次;每日2次,30天为一疗程。

---适应范围:慢性鼻炎、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哮喘病;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