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税2万亿,必致财政吃紧。政府的日子怎么过?庞大的公职队伍怎样养?公益性支出如何保障?或许有人说我"咸吃萝卜淡操心"。窥庙堂之深,思江湖之远,至少也算格局吧!?
中堂大人提示各级政府要"过紧日子"。明确要求:1、三公经费消减3%;2、一般性支出压减5%;3、长期沉淀资金一律收回;4、保障民生支出。
有人估计,即便政府勒紧腰带过日子,恐怕也难以抵消减税的财政缺口。更何况经济继续下行,2018年2月出口数据大幅下滑,视为佐证。
弥补财政缺口,无非是开源节流。压缩支出就是节流,想尽办法增加可用资金就是开源。节流有三点,总理已经说得很清楚。开源或也有三点:
1、提高国企利润上缴。中央明确提出"增加特定金融国企利润上缴",可地方国企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变卖殆尽,为之奈何?向中央伸手不现实,国家要加大投入高技术产业,军费、民生也要增加。
2、增发地方债。尽管要控制地方债规模,但走投无路之际,恐也只能发债。今年1月社融同比暴增50%,恐也有发债之需吧?政府债券可以抵押给央行,成为"最优质"债券,发债早已无障碍。
3、征收房产税。房产税是最后一块肥肉。曾认为几年内狼不会来,因为它有可能压垮房地产这头大象。事实并非如此,《房产税法》2019年就将制定完成。房产税已经箭在弦上。在房产税开征之前,个税还会降低吗?
《房产税法》制定完成后,相信不会长期束之高阁,国之利器都是拿来用的。何时用?
如果发现各级财政严重吃紧,又不敢大幅增加地方债,很可能2019年就将启动征税的前期准备工作。征收税率、地区差异、征收办法、房价评估等。
之后将是强大的舆论攻势,让你从不知不觉到自知自觉。而后再搞一个人民代表投票(类似于听证会),房产税就将堂皇上路。最有可能的时间是2020年。
有人分析,各地征收比例可能不同,否则一线城市居民将难承重负。虽不敢苟同,但茅塞未开,难置可否。
减税加税,这道加减法并不简单。2018年我们就分析过:给企业减税之后,有可能给居民加税;房产税开征之前,个税或许不会再降低。
曾有P民欢呼房产税,以为那是劫富济贫,现在终于明白了?不动产税人人有份。所以曾奉劝那些疾呼减税的朋友不必过于兴奋,或许你就是买单者。
也不必怨天尤人,祸兮福之所伏,给居民加税的同时,或许会有馅饼从天而降。如果有一天,"房住不炒"成为现实,A股的大牛市或将悄然而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