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T海润第一低价 能否华丽转身

(2015-10-07 13:22:27)
标签:

股票

分类: 股票板块
    *ST海润600401,已成为“两市第一低价股”。头顶着第一低价的"光环",公司公告称即将"引进战略投资者",*ST海润能否在今年华丽转身呢?今天做一个简要分析。请您务必看完整篇文章,以免曲解珺沧海的观点!


    *ST海润成为两市第一低价股——2015年9月30日,*ST海润盘中打开跌停,收盘跌3.86%,收于2.24元,成为沪深两市第一低价股。就凭这一点,也足够吸引投资人的眼球了。第一低价股往往产生在钢铁股、银行股当中,要么就是垃圾股。没错,现在的 *ST海润也是一只垃圾股。但在投资人的眼里,绝对低价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优势,并且一定有不少投资人猜测它有可能华丽转身,上演凤凰涅槃。*ST海润是不是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呢?乍一看确实如此。果真如此吗?往下看。


    9月16日,曾因重大事项停牌——2015年9月16日 *ST海润“因筹划重大事项停牌。9月22日公司又披露,该事项可能会涉及引进战略投资者事宜,拟进入的战略投资者正在对光伏产业及本公司进行全面尽职调查,筹划方案。从消息面来看,*ST海润令人振奋,因为即将有某个大公司将要进驻;虽说仅是战略投资者,因为海润的股权非常分散,最大的股东杨怀进持股仅6.61%,所以这个潜在的战略投资者,“有望”成为第一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乖乖,这不是相当于重组或者借壳吗?这难道不是天大的好消息吗!?


    终止重大事项,释放朦胧利好——9月29日晚公司公告:“原拟筹划引进战略投资者事宜,但是鉴于公司尚处于江苏省证监局立案调查阶段,在结论性意见没有明确前,公司不得筹划发行股份等重大事宜;经审慎评估,结论下达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事项筹划。于9月30日复牌”。看到这则消息,相信绝大多数投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则重大利好,因为海润寻求“重组”的愿望非常强烈,本次是因立案调查尚无结论“不得已”终止的。有人一定会延伸思考:一旦有了结论,肯定要再次“筹划重大事项”。第一低价、即将重组,难道还不够诱人吗?*ST海润没有这样表达,但它或许非常希望投资人这样去联想!


    江苏证监局何时立案调查海润——通过上述消息看,*ST海润似乎志在高远,想通过各种方法寻求自救,甚至有可能被重组。终止的理由也很客观,因为立案调查还没有结论。这里有一个疑点:江苏证监局何时立案调查海润的?如果是在9月16日-30日之间,那么这个理由就是顺理成章的。我查阅了证监会网站,没有消息;又查阅了江苏证监局网站,只有两则消息(见图1);我又查阅了公司所有资讯,只发现一条被查消息:2015年2月14日,公司因涉嫌信披违法,江苏证监局对公司立案调查。这样看,9月29日所说的“立案调查”就是指这一条。而这则消息据今已有7个多月之久。这难道不可疑吗?既然有这样的规定,公司董秘早应该知道,何必如此乌龙?


    利好释放时点,似乎有些可疑——如果将9月中下旬的公告串起来读,会发现海润隐藏着巨大的潜在利好,公司有望被战略投资者重整(虽然公司不是这样表达的,但是容易让人联想至此)。身边的朋友奔走相告:“快买海润,肯定重组”;他们的理由很富逻辑性:1、第一低价股,2、公司正寻求战略投资者,3、本次是不得已终止,4、IPO暂停让壳资源宝贵,5、年底是重组多发期。我也是因此关注海润的。查阅消息发现,9月14日有14.7亿股解禁,这是2014年9月中旬定增的筹码,当时定增价格“每股不低于7.72元”;如果按照9月30日收盘价(复权)来算,大约亏损15%左右。海润释放朦胧利好,是不是在为定增出逃作掩护呢?不能妄下定论,只是有些可疑。


    董监高纷纷跑路,到底为什么——公司2012年之后的第一大股东是谁?是江苏紫金电子集团,占16.63%的股份,占流通盘的24.2%。现在它已经退出,将第一大股东的位置拱手让与杨怀进这个澳大利亚籍华人。紫金电子的大股东是谁?是江苏阳光集团(也是江苏阳光600220的第一大股东)。江苏阳光600220是做毛纺织的,曾在2008年大举进入过光伏产业,也就是说,海润光伏的大股东对光伏产业了如指掌,但这圈内人却溜之大吉了。据公开大宗交易数据看(见图2),紫金电子和二股东九润管业应该是在3-5月间跑路的。其它董监高也在大肆减持,从去年底到今年高送转之后,一直在抛售(见图3);如果不是碍于减持限制,估计有些高管该跑光了。


    借高送转抛售,手法令人质疑——2015年1月23日,海润披露10送20预案,但30日披露2014年度预亏8亿元,且董监高持续减持,这引起了市场质疑和证监会注意。海润回应质询称:“减持的时候不知道公司巨亏”;并坚称:今年1月23日提议10送20之时,不知道公司上一年度会巨亏。这简直就是胡扯!鬼都不会相信!董监高的人品令人质疑,所以不得不防。在9月22日的公告中有这样一句话:“拟进入的战略投资者正在对光伏产业及本公司进行全面尽职调查,筹划方案”,在我看来,这句话是画蛇添足,有启发投资人联想的作用。曾经的第一大股东紫金电子(江苏阳光集团)是光伏圈内人,如果它都退出了,谁会成为战略投资者呢?谁敢成为战略投资者呢?别忘了,海润市值超过100亿!


    释放潜在利好,有意还是无意——原以为海润600401有可能华丽转身,上演乌鸡变凤凰的动人传说;但是分析之后发现,海润的消息披露和股东减持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让人脊背发凉;况且,海润的市值超过100亿,在光伏圈里谁有这么大的能力接盘海润呢?关键是深谙光伏产业的江苏阳光集团都跑了。不仅如此,海润披露的相关重大合同,数据模糊,言辞暧昧,无法读懂(随便看一则消息,见图4)。海润境内外设立子公司,注册资金很少,也令人不解,比如日本子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000万日元(注意,单位是日元)。9月下旬,海润非常巧妙地、朦胧地释放潜在“利好”,看似是不得已,谁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呢?天知道是不是为了配合定增筹码出局!?
 

    奉劝散户投资人:尽管*ST海润600401是两市第一低价股,而且公司朦胧释放潜在利好,局外投资人也不要冲动,身在其中的散户也不要赌性太重,谨防有鬼!当然还是希望海润心中没鬼!

 

 

    我不否认海润跌到位之后会择机反弹,只是对它暂时的前景没有那么乐观。从业绩角度看,今年*ST海润没有退市风险,因为2014年巨亏,或为2015年留出了盈利的空间;中报显示扭亏,或许全年能够扭亏。但指望它凤凰涅槃,或许短期很难;所谓“不死不活”,没有死亡的压力,暂时也没有重生的动力;目前市值太高(超过100亿),小公司没能力重整它,大公司没欲望重整它;要想华丽转身,还是等它市值足够低再说吧。

 

 

    珺沧海今天所做的分析,不是为了说*ST海润好不好,而是在讲观察个股的一种思路。

 


 

(图1)

*ST海润第一低价 <wbr>能否华丽转身

(图2)



*ST海润第一低价 <wbr>能否华丽转身

 

(图3)

*ST海润第一低价 <wbr>能否华丽转身


(图4)
*ST海润第一低价 <wbr>能否华丽转身




(图5)
*ST海润第一低价 <wbr>能否华丽转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