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跌之后找理由似乎没什么必要,但如果能够按照逻辑分析下跌的动因,或许对后市操作具有指导有意义。 本次下跌,或许是因为市场对美国债务上限谈判有较多悲观预期(起码是叫担心)所致。这会不会是主力资金借力打力的手法呢?珺沧海按照逻辑做一个分析,供大家参考吧。
下跌是对美债谈判的悲观反应——美国时间本周一,美国国会两党谈判接近达成协议,但周二美国时段又出现了波折。最新消息显示,众议院将提交自己的债务上限和政府开支方案,该方案将确保政府开门至
1月15日,并把债务上限推迟到2月7日,但附加条件是奥巴马医改法医疗设备税推迟两年。众议院的这一方案遭到了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对两党合作的明显对抗,并警告评级机构可能下调美国评级。到目前,尽管美国两党都表示美国不会违约,对本周达成协议有信心,但市场后续认为民主党和共和党之间仍然分歧很大,似乎对于17日之前达成协议比较悲观,前段时间美国股市下跌原因也在于此。
中国股市的下跌,除了技术上的需要之外,或许更多的是对美国债务上限谈判的担心,有大资金做出避险的反应,即出局观望。表现在:前期强势概念股纷纷下跌,且幅度很大,比如自贸区概念、在线教育、传媒、互联网金融等等,凡事前期上涨幅度较大的板块今日跌幅都比较大,10只个股跌停就是表现特征之一;目前缺乏领涨的强势板块,虽然电力表现抢眼,但是今天未能保住势头,反倒是环保类的股票比较抗跌;另外今天创业板跌幅一度接近5%,说明炒概念的资金的确有撤退迹象,至于它们是转移还是撤退,那就要看后市表现了。
美国债务上限谈判能够达成吗——明日就是10月17日,也就是市场认定的最后期限,美国两党的谈判能够达成吗?美国国债真的会违约吗?全球都在睁大眼球等待着。高盛经济学家表示10月17日事实上是财政部开始受到债务上限的限制的时间,一旦谈不拢将无法借更多的钱,并不是发生违约的日子,因为到10月17日那天,美国财政部还有300亿左右美元现金在手,这些钱仍可以用于支持数天的财政赤字;高盛还认为,由于美国国会两党政治上的博弈加上讨论和表决程序的复苏,最终协议很有可能会是在10月17日以后一点的时间才达成。从当前情况来看,错过10月17日的最后期限才能达成协议不是没有可能,但是也要注意到,尽管错过10月17日也不代表美国马上违约,不过预计会对市场情绪造成很大负面影响,避险情绪将会升温并为日元等避险货币提供支持。
美国真的会违约吗?通常认为是不会的。美国两党再交锋也是内部矛盾,绝不会置美国政府于死地,更不会置美元于死地,那是他们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假想一下,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美国民众会满意吗?华尔街会满意吗?各方都不满意。即便是政客为了政见之分,也不会去冒这样的风险,否则谁都担不起责任。共和党干预奥巴马的施政也不是第一次了,但是见好就收的道理他们不会不明白,他们都不会置美国利益于不顾,所以不应该过分悲观地看待谈判问题,更不应该草率地认为美国国债将会崩盘。如果美债真的违约,那将是世界经济末日的到来,不要说下跌,再次崩盘将成为必然。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美债违约概率基本为零。
借悲观情绪渲染恐慌或许才是目的——就A股来说,如果大资金真的要撤退,也不会选择在这个时机的,因为17日(中国18日)的时间节点尽人皆知,选择在这个时间撤退简直就是白痴。如果真的要撤退,要么大大早于这个时间,要么晚于这个时间,干嘛要在节骨眼上走人呢,因为大资金在关键时刻跑不快,公募跑不过私募,私募跑不过散户,大户跑不过小户,所以这个时间跑有借利空渲染恐慌的意味。如果这样的逻辑分析是有道理的,那么可以认为这不是主力资金大幅出逃,即便要出逃,也要等利空消息过去以后,等广大中小投资者认为没有问题的时候,等市场最后的逼空引诱投资人进场之后的某个时间,后续才是最好的时机选择。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