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珺沧海
珺沧海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8,912
  • 关注人气:12,56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海工装备深度解读

(2012-07-05 08:55:39)
标签:

杂谈

分类: 股票板块

一、南海开发的重大消息解读

  1. 2012年3月全国“两会”上,原中共福建省委书记陈明义等多名代表便在提案中呼吁,要成立国家海洋委员会,制定2020年建设海洋强国的中长期规划,设立若干海洋高科技重大专项,提高海洋经济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这个动议提出不是偶然的,是个中国人都能想象出它的现实背景和战略意义。南海宣誓主权和海上石油开发已经刻不容缓。
  2. 4月10日,菲律宾海军企图在南海黄岩岛附近抓扣中国渔民被中国海监船制止,双方随后发生对峙。——中非黄岩岛对峙是领土问题,但归根到底是石油问题,它预示着中方在南海石油开发即将进入日程。
  3. 2012年5月9日,海洋石油981在南海开钻——这是中国海洋石油工程经过几年的酝酿之后的标志性动作,981开钻标志着南海石油开发正式展开。
  4. 2012年6月底,“海洋石油201”在青岛起航奔赴南海开展深海铺管作业——这是继“海洋石油981”成功开钻后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取得的又一实质性成果,标志着这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深海开发重大装备历经一系列码头试验和两次全面试航验证已成功建成。
  5. 2012年6月25日消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周一称,在南海地区对外开放9个海上区块,供与外国公司进行合作勘探开发。中海油在其网站上的一份公告中称,这些区块的水深在300-4000米之间,总面积为160124.38平方公里。其中7个区块位于中建南盆地,2个位于万安盆地与南薇西盆地部分区域——南海石油开发向国外企业开放,实际上这是宣誓我们的海洋主权,从而在舆论方面保障中海油在南海开发石油的正当权益,这才是根本。
  6. 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国家海洋局正在加强海洋资源开发的区域化功能布局和规划,积极推进海洋发展战略相关工作——相信今年南海开发的规划就将出台,我们在南海的开发绝不是零打碎敲,而是有规划、有步骤地实施,这样既有利于开发,也有利于集约,从而实现开发的更大功效。
  7. 2012年6月27日消息:中国海油收购5艘LNG运输船股权。6月20日,中国海油旗下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分别与中国液化天然气运输(控股)有限公司(CLNG)、西北大陆架合营项目签署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部分股权收购协议。自此,中国海油在现有LNG项目上实现了全产业链参与。按照协议,海油发展将从西北大陆架合营项目收购粤鹏液化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粤港液化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各30%的权益,从CLNG收购粤洋液化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10%的权益,闽榕液化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闽鹭液化天然气运输有限公司各15%的权益,这五家单船公司分别负责运营的“大鹏昊”、“大鹏月”、“大鹏星”、“闽榕” 、“闽鹭”5艘LNG运输船于2008年后陆续投产,为中国海油旗下的两个LNG引进项目——广东大鹏LNG、福建LNG提供远洋运输服务——我分析,这恰恰说明981开钻十分顺利,有可能在近期出油,LNG运输船正是为出油做准备,这些船将海上石油运输到大陆沿岸进行炼化。
  8. 2012年6月25日,中海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主持召开董事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南海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加快推进深水战略的实施,在打造以“海洋石油981”为旗舰的“深水舰队”基础上,继续加大投入,整合各种力量,持续发展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技术,提升深水油气勘探开发能力——南海石油开发,中海油是主体,它是代行国家在南海行使实质主权,南海石油开发一定是未来的大战略。在这种背景下,中海油在南海继续加大投入大力开发石油成为必然的结果。这种会议虽然是公司行为,但是它透露了国家的战略。
  9. 业内人士指出,南海开发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将南海石油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正确的,相信这绝不是空穴来风,而是试探性公告,在适当的时候(比如顺利出油之后,或者在某次重大会议上——最有可能的是十八大或者明年两会)正是宣告这一战略。一旦战略正式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将加速出台,巨额投资将源源涌入,海工装备、深水油气勘探开采等产业将因此率先获得超出预期的大发展。

    将上述消息串起来,解读的结果是:南海石油开发进展顺利,用不了太久,南海将正式出油。南海出油也将正式点燃海工装备板块的上涨激情,当然,也少不了石油板块的表现。

 

二、海工装备制造业是全球的一块大蛋糕

    前期石油板块借助“南海9区块开发对外开放”趁势而起,石油板块惹人眼球,但是我却对海工装备情有独钟。在我看,南海石油开发,一方面为了石油,毕竟中国对国外石油的依赖度与日俱增;另一方面是为了海工装备制造业,这是提升制造水准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步骤之一,借助海上石油开发实现国内海工制造业的大发展是我们的重要战略内容。   

    据海事研究机构Douglas-Westwood公司分析,2008年全球海工装备资本性投资为1570亿美元,2009年约为1520亿美元,占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总投资的60%左右。未来5年,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规模将达到年均810亿美元左右。其中,中国所占份额有望从当前的5%—7%提升至2015年的20%,即从30亿—35亿美元提升至190亿美元左右,增长逾5倍。

    海工装备早已得到政府层面的高度重视。继被列入“十二五”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今年3月工信部正式发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至2015年行业年销售收入要达2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较“十一五”末提高3个百分点,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20%;到2020年行业年销售收入要达4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占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规划同时强调,到2015年国内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要达到30%以上,2020年则要超过50%。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海油初步规划“十二五”期间投入300亿元建造第二批深水海洋工程装备,比“十一五”已经实施的150亿元翻了一番。“随着中国对海工产业支持政策的颁布和落实,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海工装备年均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20亿元。”中国海洋工程网首席分析师易海文称。

 

三、海工装备最有可能借势飞升

    南海石油开发必将引领海工装备制造业逐步发展壮大,实现海工核心装备国产化,同时通过中国海上石油开发水平的提高带动海工产业走向国际市场,就像高铁一样,引进先进核心技术,然后消化吸收,并创新提高,形成自有知识产权,具备了向国外输出技术和产品的能力。

    当年将房地产列为国家支柱产业曾将让地产板块暴涨数倍;高铁作为新兴产业曾经引发股市高铁板块走出大牛行情;将传媒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也带动了去年十月份的行情,板块自身涨幅也达到30-40%,更有天舟文化、乐视网之类的牛股涌现;而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海洋石油开发必将引领海工板块走出一波轰轰烈烈的行情,期间定会有涨幅超过3倍以上的大牛股出现。特别是海工板块还没有进行过市场的充分炒作,很多海工概念股还在底部徘徊,它们大多严重超跌,且蓄势充分,资金介入明显。海工版块不飞升真是没有道理、没有天理(呵呵,这个词用得有点过,呵呵...)。

    哪些海工概念股将是最受益的呢?海工装备主要包括四大类:

    (一)、勘探设备,如勘探船等;

    (二)、钻井设备,如各种钻井平台、钻井船等;

    (三)、生产设备,如各类生产平台;

    (四)、辅助设备,如铺管船、起重船等。

    海工板块个股一览(以下个股介绍是引述的公开消息内容):

    1、中集集团收购的烟台来福士是全球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商,其2010年交付了1艘散货船、3台半潜式钻井平台,使中集来福士成为国内首个交付深水半潜平台的海工企业,拥有批量化、产业化建造高端海工产品的能力。

    2、振华重工2010年收购的美国F&G公司是全球领先的海上钻井平台设计和服务公司之一,目前全球10%的自升式钻井平台和20%的半潜式钻井平台由其设计。银河证券认为,振华重工在海工辅助船领域有传统优势,收购F&G将助力其进军钻井平台、生产平台,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3、中国重工4、中国船舶在船舶制造上分庭抗礼。前者拥有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拥有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两者在自升式、半潜式钻井平台以及FPSO的设计、制造上都有丰富的经验。其中,由中国船舶旗下上海外高桥厂制造的“海洋石油981”已于今年5月9日正式在南海开钻,迈出了我国独立进行深水油气的勘探开发的第一步。

    “就对公司业绩贡献而言,辅助领域的小公司所受影响,要比大公司更大一些。”一位券商分析师说道。在辅助领域,拥有专长的中小企业独具优势。如:

    5、亚星锚链生产船用锚链、海洋工程系泊链的,

    6、巨力索具进行索具及相关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的,

    7、上海佳豪进行船舶工程设计、海洋工程设计及船舶建造监理的,

    8、润邦股份生产海上风电起重机、特种船舶起重机等海上起重设备的等。

    9、中海油服而在油气开采业务上,拥有深水物探技术

    10、杰瑞股份具备页屑回注技术

    11、中海达在卫星导航、测绘测量方面拥有专业技术的公司也有望分享南海深水油气开发蛋糕。国泰君安证券认为,作为国内高精度卫星导航测绘测量产品和海洋声纳装备领先厂商,中海达的测量产品能够提供海上油田工程建设所需的测量与定位支持,而其海洋声纳产品能够刻画海底地形地貌、采集水深等数据,公司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海油的钻井勘测、平台建设以及航道建设、海底资源环境勘探、海底管道铺设、码头建设等领域,若南海资源开采与建设进入实质发展,公司将有广泛参与空间。(中海达不仅是海工概念股,而且是北斗概念股,本人多次说,北斗概念也将是今年炒作的一个主题性概念)。

    不过,目前我国在深水油气开采方面的技术和装备仍存在自主研发创新不够、高端制造水平不足、核心零部件生产能力欠缺、进军深水能力较弱等问题。“以海工装备为例,目前应用于浅水区域的钻井平台的关键零部件仍需进口,而就应用于深水区域的半潜式钻井平台而言,除船体、锚链等为中国制造,其他主要设备均有赖于外国进口”。“中国公司要想分享更大的南海油气蛋糕,还需加快练好内功,才能在与外国公司的竞争中获得更多份额。”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上述概念股数量较多(海工概念股不仅仅上述11家,还有其他尚没有列入),无论哪只都会受益,但是究竟参与哪只才会使我们的收益最大化才是关键,毕竟我们不可能全部参与。本博对这一板块选股遵循如下原则:

    1、小公司——公司规模小,产品相对单一,但是有长大的可能

    2、受益大——对业绩有实质推动,换句话说概念最好换来订单(当然没有公开消息很难猜测谁最受益)

    3、流通盘小——小盘股利于拉升炒作,但是盘子也不能太小,不利于大资金作战

    4、基金少——游资炒作的股才是龙头股,基金少则对游资的抛压少

    5、多概念——兼具多重概念有利于实现概念接力,大资金对于炒作更加富有勇气

    6、距离近——空间距离近也是一大优势,起码人员到现场进行服务比较方便,交通成本低,比如广东等沿海的企业比起西部内陆企业应该更占优势

 

    这其中本人最最关注的是亚星锚链、润邦股份、中海达。

    亚星锚链在5月初已经有表现,换手充分,显示主力资金早已介入,如今正蓄势待发。流通盘2.7亿股,流通市值24亿元。(与后两只相比,流通盘和流通市值稍大)

    润邦股份3月份就进行了较大换手,股价上涨之后平台震荡蓄势充分,虽然近几天没有跟随石油海工板块上涨,但是并不妨碍它未来爆发。流通盘只有0.9亿股,流通市值11亿元。

    中海达6月以来换手率逐渐加大,已有两天超过18%的换手,仅四天看似都是收星,但是累计涨幅已将近20%,它流通盘0.88亿股,流通市值10亿元。

    上述三股,2013年9月以前都没有解禁股,流通股东中机构很少。如果从跌幅看,亚星锚链无疑是跌幅最大的,从发行价22.5跌到7元以下。其他两只复权价跌幅较小,但也都在发行价之下。如果从跌幅看,似乎亚星锚链更有吸引力。如果从概念看,亚星的R5级系泊链产品档次高,润邦的风电起重装备也很有看点,中海达的导航和测量兼具海工和北斗双重概念。

 

    当然,一旦南海出油、出规划、出现国家重大投资利好,石油板块也不会寂寞。

    我这里只是抛抛砖,究竟怎么选择,还需要您的慧眼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