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要动制度先动人,好!

(2012-03-29 12:24:38)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综述

证监会九部门处长轮岗撬动发审改革

郭树清力促监管转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9日 01:24  第一财经日报微博

  蒋飞

  人事不动,政策难行。人事问题历来是任何一项改革的难点,同时也是抓手,对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力推的新股发行改革亦如是。处长轮岗、社会招聘交易所副总、放开保代签字权等一系列动作,都旨在通过破除既得利益格局,激发监管者和市场主体内在的改革动力,从而为“强化信息披露和信托责任、把价值判断还给市场”的改革思路铺平道路。

  “处长轮岗的自主报名上周五已经结束,下一阶段会里面将有统一的安排。”接近证监会的人士日前对《第一财经日报(微博)》表示。上周,证监会表示拥有行政审批权的发行部、创业板部、上市部等9个部门工作5年以上的处级干部,将与没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相关岗位干部进行对调。

  这次轮岗意味着过去5年间证监会内部相对固化的处一级人事安排将发生彻底的变化。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证监系统和投行人士看来,郭树清的这一系列严丝合缝的改革动作已经彰显出高层坚定的决心。“证监会要带头讲诚信。”郭树清反复讲的这句话,意味深长。

  把价值判断还给市场

  “跟其他国家部委不一样的地方是,证监会的副处长很少,一般只有一个。这样一来,正副处长的权力就很大,特别是在有行政审批权的部门。”一位保荐代表人对记者说。

  在发行部和创业板部这两个部门,每当有审核任务时,一处和二处会分别安排一名处长负责,但是具体工作则是由预审员承担,券商的保荐代表和项目组成员很少能接触到处长。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包括发行部和机构部在内部门的处长,找券商沟通工作却能直接找到总裁。

  IPO的审核是一个技术性非常强的工作,此次干部对调,行政部门的处长如果突然调到业务部门,会不会短期内无法正常、有效开展工作?

  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采访了多位一线投行人士。他们向记者反映,实际上预审员的业务能力非常强,比如创业板部审核二处,光法学博士就有好几个,并且都是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微博)这些名校毕业。另外,证监系统的干部层次都很高,即使没有在审核部门工作的经验,通过一段时间的熟悉也能很快上手。

  也有投行人士提出了另一个视角:“发行保荐工作虽然主要是基于公司法、证券法和大量证监会制定的各类规章、办法,但仍有大量的工作是所谓的把握证监会的内部审核原则。业务部门领导的频繁轮换,可能会导致主管领导思路的频繁变化,从而使审核原则难以准确把握,增大发行上市的隐性门槛。”

  “去年八成被否的发行申请,都是栽在盈利能力这些价值判断的问题上。”上述接近证监会的人士对记者表示。

  “虽然最终的审核权在发审委,但是落实反馈意见和预审却是由发行部和创业板部操作的。在这个阶段,有的企业走完只花了三五个月,有的企业花了一两年。这个过程并不透明,会不会有人为操作的空间?”上述人士说。

  在记者采访的一些投行人士看来,核心审核部门的干部轮岗,是发行改革走出的一个关键性步骤。郭树清的改革思路是放弃带有价值判断的审核权力,把重点放到信息披露的真实性上来,同时培养和促进市场的信托责任。但是在证监会现有的人事框架和思维惯性之下,这种改革很难实现。

  因此,让干部们动一动位子,有利于他们在新的环境中换位思考,检视过去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式,建立服务监管对象的意识。这不失为一种成本最小的“洗牌”方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