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存准是大事,也是好事,值得我们好好思考一下。
第一,降低存准是政策转向。现在说转向,管理者和专家谁都不会认账,一定是说“微调”。这帮人向来就是这个腔调,国家怎么说他们就怎么说,没有一个说真话、说心里话、用脑子说话的,全都是领导云亦云。但是有了第一次,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量变之后大家才会认识到已经质变。我们拭目以待吧。
第二,宽松的经济环境才能催生新兴产业。3年来首次降低存准,这是决策者百思之后的抉择,是战略抉择,绝不是哪个晚上没睡好而突发奇想。要转变增长方式、发展新兴产业,但是不能用降速方式、勒紧腰带方式逼迫转变,山穷水尽的境地是无法转变的,必须在发展中转变。2000年的时候我在某企业工作,那时装备老旧不堪,刚刚从90年代的高通胀、亚洲金融危机中解脱出来,但是完全看不到希望。我们在思考何时能赶上发达国家同类企业的时候非常迷茫,觉得短期不可能。可是到2008年才发现,这8年间,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的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制造也就是这8年挺起腰杆子的。这得益于快速发展的8年,在大把的利润下,企业主动或者被动地进行着更新。也是这8年,我们的新兴产业也在飞速发展,中国创造也是在这8年中崛起的。当然喽,我们八路军也是在8年抗战中,从小米加步枪换成飞机大炮的。所以,必须在发展中变革,在发展中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不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策者决定将货币政策转向,是不是也基于这样的思考呢?
第三,保增长是战略需要。中国的外围环境极其不乐观,人家已经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我们,还要拔掉伊朗这个“钉子”、瓦解缅甸这个亲华篱笆;经济上还要抽走资金、做空资本市场,这是从军事、经济、外交多方面的围剿。所以我们不能再自我感觉良好了,必须用发展制衡包围,用发展打破阴谋。是不是也基于这样的思考才转向的呢?如果真是这样思考的结果,那或将是国家之幸、万民之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