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砜砜兮木萧萧----投资不能刻舟求剑
(2014-09-25 13:44:21)
标签:
股票 |
所以,对资产价格泡沫这个问题的争论一旦开始,就很可能会年复一年,旷日持久。因此我也不想纠缠于这个难以争出所以然的问题,只是想借您这个话题讲一下自己对过去一年多的结构性牛市的理解。
我个人认为,A股并不是象很多朋友想象的哪种无效市场--只要是股市就会有一定的有效性。它之所以看起来有很多不同于成熟市场的奇葩之处,恰恰是它有效的体现,而不是相反。比如喜欢炒新,那是对IPO审批制的有效反应。喜欢炒壳资源,那是对过去地方政府常常明里暗里大量注入资源保壳的有效反应。不喜欢炒大蓝筹,这个问题尤其容易引起误解,很多人把它归咎于投资者的资金受垃圾股吸引,导致蓝筹股失血。实际上这种看法就跟新股发行带来熊市一样,从理论上和实证上,都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金融市场的各个领域,永远都是想通的,如果股票资产本身有吸引力,没有任何理由说新股发行会导致股市长期下跌。同样的道理,如果蓝筹股有吸引力,也没有任何理由说其它的股票上涨会导致它失血下跌--因为这种下跌这必然会导致其它金融领域的资金向它流动,正因为如此,A股历史上也有好几次蓝筹股大涨的现象。
那么A股市场上目前大蓝筹估值如此之低这个现象,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答案是,这其实同样是市场有效性的表现:
首先,由于中国有A股以来,就一直是一个新兴加转型的经济体,行业状况变化很快,所谓的大蓝筹很多都只能蓝上短短几年,比如1996年的牛市中蓝筹股的代表,是电视机行业的$四川长虹(SH600839)$ ,摩托车行业的$新大洲A(SZ000571)$,但那些因为看好它们的低市盈率而苦苦坚守的投资者,后来却不得不面对它们变成了垃圾股这个现实。同样,在2000年的牛市中,台式电脑行业的蓝筹股$同方股份(SH600100)$也在几年后衰落下来。在最近的2007年牛市中,已经没有人把上述这些股票当作蓝筹股了。所以,在A股的历史上,几乎每一轮牛市的蓝筹股都有所不同。这种由高速发展和不断改革所带来的,相对成熟市场更大的行业不确定性,导致A股市场会在很多时候反而会对无法灵活转型的大型企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这一点和成熟市场正好相反,但确实是市场有效性的体现。
其次,对于目前以银行,地产为代表的蓝筹股来说,他们极低的市盈率一方面反映了前述A股市场对大型蓝筹股的折价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股价导入了房地产泡沫破灭预期(这一点从它们的市盈率远远低于A股历史上其它蓝筹股的平均市盈率可以看出来)。这也是市场有效性的反应.
假设未来房地产泡沫以一种缓慢的方式破灭(比如1993年以后的台湾),那么过去几年市场反应有可能就是过度的--市场不可能绝对有效,银行地产的估值恢复将会成为未来牛市的动力之一。即便作最坏的打算,房价在短期内全面暴跌,银行坏账大面积爆发,由于以银行股目前的估值水平,已经包含了短期内十个点以上的不良率上升这种极度悲观预期,一旦靴子落地(硬着陆的另一个后果是必然出现货币政策的全面宽松),同样会触底上涨。
所以判断房地产泡沫破灭会对股市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关键不在于泡沫破灭本身,而是在于股价是否已经导入的泡沫破灭的预期。
银行地产的估值修复,或许会成为A股上涨的动力。但我相信,A股最大的上涨动力还是来自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事实上,跳出A股市场来看,这种转型其实已经走在路上有一段时间了。我们所接触到的实体经济的投资者,比如投资医院的,投资绿色食品基地的,投资电动车的,投资互联网的,热情都非常之高,和宏观数据的感受完全不同。其原因在于,这些新兴领域的上升,短期类还无法弥补钢贸,煤矿,房地产等等一系列产业所带来的下滑。但此消彼长,未来总是充满希望。
回到A股的结构性牛市这个话题,可以发现,这种结构性牛市正是和转型同步发生的。以我们这样自下而上的投资者来看,很可能会在创业板找不到可投资的标的--因为我们深入了解的创业板公司太少,但并不能因此断言创业板没有值得投资的公司。对于那些至上而下的基金经理而言,事情可能就简单了,他们必定会大量配置创业板的股票,这势必引起体量本身很小的创业板大涨。所以这其实也是市场有效性的反应。
当然,新兴产业并不等同于创业板,也应该包括中小板,主板的很多公司,更应该包括大量还没上市的公司,比如雪球。未来的当务之急,是推出注册制改革,让更多的优质公司高效上市。它不会带来所谓的泡沫破灭,反而会促进股市的长期繁荣--还是前面说过的那个道理,股市并不是一池死水,更多优秀企业资源的注入,只会带来更多的资金,更多的机会。
所以,我个人的判断是,过去一年多的所谓结构性牛市,只是一个漫长的大牛市的开始,这个大牛市会在某些阶段受到银行地产估值恢复的助推,但它的根本上涨逻辑,还是股价开始导入对转型成功和改革成功的预期,这一点正好和过去几年股价导入地产泡沫破灭预期引起的下跌逻辑相反。在这个阶段,很难说股市没有泡沫,但轻言股市泡沫破灭,很可能会象十年前轻言房地产泡沫破灭一样,被不断证伪.
后一篇:破壁十年生死处,太阳升兮照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