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真实的市场

(2014-08-28 13:10:11)
标签:

股票

          从2012年底重返市场,我将自己定义为用实业的眼光去持有公司,我的自选股中只有几家银行加中国平安.

          几乎不看行情也几乎不关心市场,我顽固地近乎偏执的走在自己的投资路上.

          7月底的这一波行情让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然而从上周四开始大盘却一再走低,虽然还在2200点,但是我看好的招行,广发等都完全回补了728那天的跳空缺口!换句话说等于它们都回到了2120点(725的收盘点位).

          这个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这几天我打开交易软件,将所有个股的日k线过了一遍,惊讶的发现当我还在期盼市场转好时,真实的市场早就走牛,而且不是一般的牛------

         原来从2012年12月5日起,真正离那天的底部不远的股票只有10%,创历史新高的有近30%,涨一倍的有50%强!这就是真实的市场,掀开低迷的上证指数那层面纱,如假包换的大牛市!

         又回到2007年的10月底,我抛售中石化的那个时点,当指数上6000点时,90%的股在走熊,比530的高点回调30%的个股比比皆是。(我那时为了坚守石化到中石油回归那天才抛股的策略从不看盘,大慨是10月中旬我老公突然说很多股跌得好惨)就是那天看了看其它个股的k线,我记得第二天一早将石化全卖出,26.88。因为我知道那是指数牛市掩盖下的熊市!

         今天情形跟7年前完全相反,只要我拿的是底部筹码,我一丁点都不用操心它的涨跌,试想一下一个50%的股票都翻了倍的市场最后会怎么走?再怎么下跌,股价在底部的股往哪儿跌?当然前提是我们选的是好行业的好公司。我在雪球论坛上结识了一位好友,笨笨投资者,他是学建筑的理科生,比我小10岁,好学而极有独立思考能力。我都笑他是投资哲学家。他2006年入市,2008年元月20日将股票清空。2008年11月初全仓000623至广发借壳上市的那一天(2010年初)将000623抛空,赢利四倍。然后一直空仓只做回购和债劵。下面这段文字是他对市场的判断。

        

 

       总有人问我,你预测未来牛熊的关键指标是什么?我总是说:时间。
       市场的参与主体是什么?是人。
1时间变化下,每10年归类为一代人。例如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
2时间变化下,每一代人形成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不同时期,不通时期的人承担不同的社会分工
3同一代人与不同代人,同一时期共性是非常强的,就是说70后青年时期和80,90后的青年时期的认知和行为基本一致。可以简单的预测,70后大学毕业后第一次拿到工资以后(可支配收入)与90后一样,遇到当时代的新鲜玩意都想买来玩玩,70后买的是大哥大,BP机,90后买的是苹果,小米手机而已。
4.共性的行为引发相似的市场现象,

层参与者——例如对于股市(类赌场),每代人第一次接触的时候表现出的兴趣度是相似的。2000-2005年入职场的1975-80左右的职场主角,第一次见到获利示范效应(牛市)的冲击的时候,表现出来的狂热完全可以照搬到下一代人身上。

层参与者——由于每十年,基本上上到国家权力机构,下到上市公司董事会,都会进行大比例换水,两手空空的新生代与吃饱喝足没动力干活老一代革新动力是不同的。(想想一下大学刚毕业的你和在单位混了10年以后的已经结婚生子的你,当年的闯劲现在还有么?与单位新来的人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我一直认为,牛市,熊市,以及牛熊之间的震荡市,其实与春夏秋冬四季没啥区别。只是周期不同而已。四季的间隔周期是365天,牛熊的间隔周期是10年而已。当别人用洋洋洒洒几万字的论文论证未来不可能出现大牛市的白皮书的时候。我总是不屑一顾,因为时间快到了。

不是么?3岁的你兴致勃勃玩弄半天的心爱玩具,10岁的你玩腻了丢弃了,丢给另外一个3岁的小孩照样会兴致勃勃的玩半天。仔细观察你和他3岁时玩的玩具的视频,神情居然出奇的一致。(如果心爱玩具=赌场A股呢?)

有个网友说的好,近百年来牛市熊市重复的不是别的而是人性,而人性见到获利示范效应表现出来的贪婪(牛市),和亏损作用表现出来的恐惧(熊市),近百年来几乎没任何变化。我深表赞同。

             笨笨判断市场转好,已满仓券商股。

         尽管市场最近几天连续调整,尽管中信证券又在唱空,尽管很多人又在说宏观经济不配合,然而我对自己持有的公司满怀必胜的信心!

         举长矢兮射天狼,握金融兮擒a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