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投资风格,有他的能力圈。比方说老股民在民生xiang对兴业高估值时换股,去年底同麟将兴业换招行。他们都是坚定看好银行业,只是在最熟悉的个股之间做替换。事后看来他们都是对的。
我还有一个好友,谨慎有黄金在9月初银行股涨升时全换了130---140的茅台,现在看来他的换股成绩最好。哪怕是经常来我这儿的谁来着,早些天将银行换了万科最近又换回银行,做得也不错。从今天的结果来看,死守招行(像我这样)是最差的。但是投资是漫长的事,如果有能力积小胜为大胜那固然可喜,我2006--2007就是那样过来的,但我现在真的疲惫了,而且最讨厌的是我自己怎么也不能说服自己这么低的价格抛招行!当然现实是低----再低----不可想象的低----难以置信的低----最后令人疯狂的低!
招行这一轮太憋屈!市场里和它等地位的其它龙头股中石化,万科,茅台都相继走出漂亮的涨升行情,银行股中中信,华夏也走得相当不错。中信是题材也就罢了,华夏银行,人们心目中最差的中小股份行,现在这个价已到了2009年8月的价了!华夏和招行,谁经营得好,傻瓜都知道,可惜市场只认钱!恒大连中国的足球都能搞定,华夏银行还能搞不定?唉,真不理解广东人,自家好好的招行不去捧,万科泡徽商银行,恒大泡华夏!
上海设自贸区,浦发可是一展雄风,而前海了,广东自贸了,招行连风都没起一点。
很多人害怕银行市场利率化,我从不担心这一点。没有完全的市场竞争,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好公司。比方伊利,格力等。中国的银行一直被垢病同质化经营,躺着赚钱。其实真的长期持有招行后,深知招行的确没按其它银行的路走,而是摸索了一条做高端客户的路子。银行业有个认知,20%的客户贡献80%的利润,招行早在收购永隆银行前就有争占制高点的准备。利率市场化并不能决定利差,反而是经济的好坏导致的贷款需求是决定息差的根本要素。这一点我从2013年4q银行季报看出端疑,因为2013年的钱荒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冲击,银行业的存款成本大幅上升,然而已公告的几家银行利差却都往上走,这说明银行把成本都转嫁给资金需求方。
有一位网名半粒尘埃的博友最让我感动,他自己是一名厨师,比我小10岁,但他每月将自己结余的工资定投到民生,招行,兴业,万科,从2009年至今从未间断,每天8点起床的闹钟声是----我今天又多一点股份!这样的信念,我不知资本市场的监管者,我们的上市公司可否知道,他们又会怎样努力才对得起这一份拳拳之心!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我们都是人类历史长河的一朵浪花,也是大千世界的一粒尘埃。我们的投资只是生活中的点缀,然而走在投资招行的路上,我和我的小伙伴都充满信心。向前进,向前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