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老话叫做“屁股决定脑袋”,能客观地看待/反思自己的观点或错误谈何容易。我一直对此非常奇怪,为什么高智商的人在这个时候突然像变了一个人,对那么显而易见的事实视而不见,直到了解了心理学中“承诺和一致”原则。
“承诺和一致”原则非常有用,应用也非常广泛,在这里只谈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特征,那就是这种一致性的自我强化倾向,我们每一个人都会时不时地欺骗自己,好让我们的想法和信仰与我们已经做出的决定或采取的行为保持一致。
让我们回到投资上来吧,投资者对自己研究或投资的股票也受一致性倾向的影响:自己持有的股票,往往会爱上它,偏执的相信它。这是投资的大忌!!!投资成功的原因多种多样,亏损的原因常常是因为固执地死守一支不值得持有的股票并期待奇迹发生,尤其是公开自己的立场后,会产生更强的维持这个立场的压力,因为人总想在别人眼里显得前后一致。谁都不想被归入自相矛盾的行列。所以,为了保住面子,知道你的立场的人越多,你就越不愿意去改变它。
芒格曾用一个词来总结他的成功:“理性”,而我理解所谓理性就是不带自己的偏好、偏见或执着。为了化解一致性偏见对我们投资的影响,我们应该训练自己努力考虑任何有可能证伪自己观点的证据,由于清楚地认识到人类会由于天生的避免不一致性倾向而犯认知错误,我会对那些自己不想听的关于自己持股的负面消息给一个更大的权重,或者完全就以反对者的立场来参加讨论。道家讲:“无我,无欲,无争,天人合一”,儒家讲“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佛家讲“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古希腊哲人说:“认识你自己;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是自己的牢笼”,其实都是教导大家“破我执”,要认识真理,就要跳出自我。
我这次选招行投资,还真的证明了这种种。
我是去年3月买的招行。在2012年持有浦发的过程中读了很多投资银行股博主的文,认识到银行之间的不同,而我个人又是求稳求品质的人,所以招行的气质最契合我的品味。去年5月招行强过同业的一波上涨,我换掉一半仓位到交行,(那时还没有今天这么执着)去年八月换到32.5的中国平安,后来招行配股前全仓换回,写博文真的是强化自己的过程。就拿去年9月那波银行股涨升,短短几天招行从10.3---12.1,平时我早就抛了,特别是浦发打开涨停的那一刻,我连交易软件都打开了,一想起自己写的博文,不抛了!年初招行比兴业多1.3元时也想换兴业来着,可惜写了这么久看多招行的文,哪里舍得抛。特别是二月25日茅台已经涨了,五粮液还在14.8,当时的招行10.10,我真的想分半仓到五粮液,当时有博友问可否买万科,我还答复说若我有钱定买五粮液,因为万科和招行可归为一类。(结果是那两个都涨了近20%,唯招行跌5%)
或许从今天的结果看我死抱招行是错,但是我真的不能说服自己这么低的价格抛掉招行。
我转载了空高兴做空招行的文章,但他是从技术分析层面说的,并非招行经营有啥问题,而技术分析我是从来不苟同的。
还是那句话,当招行的股东为是最笃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