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知名企业的座右铭,是他的slogan。
90年代初,我那时20多岁,刚当部门经理,颇有一番雄心。读了很多成功企业家的传记,华人中李嘉诚的,王永庆的。美国的《杰克.韦尔奇》《艾柯卡》日本的《松下幸之助》等等。
王永庆是卖米起家的,他送米上门还帮人将米缸清干净,剩米另外装好再将新买的米倒入,这么小的细节成就了台湾首富。
李嘉诚做塑料花时就知道做生意上家下家都要平衡好,大家都有得赚,才能双赢(winwin)。
伍迪埃伦说-----80percent of success is just showing up!
马云在他37岁之前,一直失败,但是他从不报怨,最后终获成功。把时间花在进步上而不是报怨上,这是成功的秘诀。
写了这么多,我终究是行动的矮子,当时做生意也算做得好的,但换老总后因新领导对我有偏见,(我老公原是代总)加上竞争对手用尽手段,渐渐地我对业务心灰意冷,96年底开始炒股并迷上这行。
我无数次地说,每个人的命运大都因自身的素质决定。
哪怕是面对全新的股市,我绝对和一般人不同。我记得我们公司炒股的人大慨有60%,也有资金比我多几倍的。后来在大户室也结识了很多97年资金就上50万的股友,但是最终能将股市做为职业,且有小小成功的,那还真只有我,还有博文中提过的买发展的那位仁兄,他资金量小得多。
我自己清楚,能有些许成绩,关键是不放弃。在2003---2005年的熊市中,我充满信心地播种希望地种子。手中哪怕只有三千元也要跑到证券公司存上买股。
芒格说只有到40岁才能真正接受价值投资,那倒未必。2002年我买的st宏业血本无归立马让我接受价值投资。不过我骨子里的确有这方面的基因。
炒股和做人一样,都不要跟人比。人比人气死人。你老跟人比,不管赢输,内心都很难宁静。我推崇民国那些大师,最欣赏他们宠辱不惊的人生态度。《围城》开播后,钱钟书火了,有外国名人想见他,托人传话看了他的作品,非常景仰。钱钟书答到,你吃了一个很好吃的鸡蛋有必要见生蛋的母鸡么?
don't be
evil,是google的motto.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