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执是个中性偏贬意的词。
80年代末,我第一次听这个词是曾经的老总形容一个中层干部,要知道那时对人的评价一般是积极或消极,活泼或内向,很少用偏执这样的词汇。老总是文革前北农机毕业的高才生,学富五车。他看人极准,那位被他说的带偏执人格的先生在后来的20年充分的表现了他的偏执---自私,且张扬,不带掩饰的利己。我所在的公司改制,他报名参选董事,最后连股东都未选上!
博友说的董宝珍先生对茅台的偏执导致的风险的确令所有投资者警醒。茅台绝对是一家好公司,但是过高的毛利率怎么说也是一种风险。95%的毛利率太吓人了,天道自然有常啊,你凭着行内龙头地位不断提价最后一届政府反腐政令就让茅台走下神坛!然而人们做投资时多会带有经验的后视镜,很多成功也是失败之母,这一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2007年下半年我操作大蓝筹成功后自己给自己洗脑,只做大盘股,哪怕林奇的《买生活中的10倍股》就在枕边。
我还不算太蠢,2007年10月底中石化大涨时,指数牛市时,我看到90%的股在走熊市行情,我立马得出这势必会拉低整个市场估值的结论,毫不犹豫的空仓.相较于2012年七月市场一地鸡毛时,但斌,董宝珍等拿着穿越牛熊的白酒股笑看风云,我觉得自己更理性。其实这种理性只要你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你一定会具有一种天性----找寻市场中最被低估的优质公司。
我从来就没指望招行会给我带来暴利,这是我买它那天就想到的,就像巴菲特买富国,也只能说是最稳健的,但绝不是涨得最快最好的。因为招行绝不会像苏宁一样能从16元一下跌到4元多,跌出涨升空间,也不会像某些小公司得到资金关照就可以连续涨停,更不会亏损重组演绎乌鸦变凤凰。
我持有招行是略带偏执的,毕竟全部身家买一只股一般人不理解,但是从我做投资起,我就没看到过这么好的公司这么便宜的价格,而且还有赢利增长20%的预期,当然我会提醒自己绝不能犯董先生的错误,如果招行哪一天相对贵了,或者经营不再有优势了,我一定会换其它公司。就像老股民民生换兴业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